“现在来农场的客人散客和团队客各一半,周末游客多,赶上枇杷季时路两旁都停满了车。”徐斌说,农场会承接很多企业年会活动,多的时候一天有200多人。散客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获知,来东山游玩的同时也会来农场购买农产品回去。如今,徐斌的农场已形成了一批“回头客”,去年实现1000万元的营业额。
不喜欢“轧闹猛”“私人定制”做互联网农业
或许和他学艺术出身有关,徐斌的个性有点“另类”,经常“不按常规出牌”。
“我的心比较大,喜欢把有可能的都尝试一下,特别是有难度的东西。”徐斌说。
2004年,从学校刚毕业的徐斌看中了网络信息与服装批发的结合,在胥口租了3000平方米的厂房经营外贸服饰批发。通过线上“病毒式”的网络信息推广并结合线下实体批发,徐斌曾创下了3个月内超1000万元的销售额。但他又不顾别人的劝说,没在这一行继续做下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市场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2007年,随着淘宝的兴起,工厂与零售网店的直销逐步完善,徐斌果断关闭了服装批发市场。
刚做农场时,徐斌也推出了“QQ农场”,但不久之后就暂时关闭了。“在我没有想清楚里面的架构怎么去建,农民过来干什么、如何考核之前,我不去‘轧闹猛’。”
徐斌为东湖农场建了网站,并通过短信、微信、手机APP等渠道介绍产品、提供服务。
但是,即使淘宝网店越来越火,他也没打算涉足,“农产品注重时鲜,而且淘宝的竞价体系对我来说完全没有优势。”
“农业做互联网,比什么行业都难”,正因为难度大,徐斌想得也多、也远。
他推出了“私人定制”的概念,和快递公司合作,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客户线上采购,农场线下当天配送,最迟隔日到货,中间时间不超过24小时。同时,针对城市高端客户推出会员预售模式。2014年开放的50个蔬菜菜箱家庭会员年卡和50个土地认领体验会员年卡很快就售罄。
他又在微信端发起了“我是农场主”众筹项目,平台理念是F2F(家庭到农场),通过基地众筹、预售、现货模式开启回归自然、可追溯的生活方式,同时把合作社、农民组织起来。目前,已经吸引了100多个客户参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8-31/1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