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山西石楼大山里走出的“中药王”


 

  石楼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持续的贫困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清晰的烙印。脱贫致富是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最深沉的渴望,带领大伙致富则是最光荣的选择。八零后的郑小勇选择了后者,依托的是一个拓荒产业——药材种植。

  郑小勇,1981年生,石楼县灵泉镇城关村人,出身贫困的农家,自幼经历艰苦立志创业。初中辍学后,当过修车工,跟过大班车,当过单位专职司机,经营过服装店,合伙经营过小煤窑、石料厂,开办了移动营业厅。2012年起,经深入调研,他把种植中药材作为实现个人理想、推动大众小康的事业支撑点,创办了石楼县益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自行种植柴胡、黄芩2500亩,辐射带动3000余亩。带头创业,带动大众富裕,郑小勇的创业模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今年6月25日,市委书记高卫东、副市长刘永平实地调研,对他的药材种植项目、模式、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郑小勇和他的基地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石楼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石楼益民药材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项目获得2014年山西省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项目评选初创组二等奖,吕梁市100个青年创业项目第七名。

  负重崛起,一路开拓,郑小勇的药材种植事业渐入佳境。

  辗转创业,缘定中药材

  特殊的家庭境况让郑小勇过早地走上了辛苦创业的道路。这是选择药材事业的深层积累,也是现实支点。

  因为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长期靠赊借和亲朋周济艰难度日。尽管身为八零后,但饥肠辘辘的难熬、寒冷的体验、衣着破旧的难堪,让他刻骨铭心。对贫困的沉痛体验,让他从小暗暗发誓,一定要干事、创业、成功,让包括自家在内的贫困家庭告别贫困。

  贫困是可怕的,郑小勇勉强读完初中,便忍痛告别了求学生涯,开始了艰难的打工创业历程。贫困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贫困的勇气。郑小勇从小有一股不服输、不后退的犟劲。这股劲让他能够吃下别人吃不下的苦、受了别人受不了的罪、干成别人难以干成的事。

  厚积薄发是规律所在,创业也一样。郑小勇的创业路先从当修车学徒工开始,大冬天徒手干活双手皲裂冻涨痛入骨髓,但他咬紧牙关学成了手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这是郑小勇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修车中的他变成了:不想驾车的修车工不是好修车工。于是,1999年学会了驾驶,索性走上驾驶谋生的路。他跟了石楼跑太原的大客车,主要岗位是乘务员,驾车的机会也不少。班车是公众集聚的地方,他收获了人们的认可。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肯吃苦,热心肠,说话做事讲信誉,做事干活稳当妥帖。好评价为他赢得了一个让人非常羡慕的机会。2001年秋天,在老板卖车后,他在人们的推荐下成了县邮政局长的专职司机。当司机收入稳定,干的时间长了转正也有机会。当司机,过小日子容易,但要办成点大事几乎不可能,两年后,他辞退了司机岗位,瞄上了省城开专卖店的活计,他选的是男装。间接代理成本高利润薄,干了三年,业务平平。再后来,他返乡创业,搞过小煤窑,合伙经营过石料厂,最后都选择了退出。从2007年至今,维持他基本收入的是开在县城的移动营业厅。

  折腾了不少行当,经历了不少地方,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他决计选定一项长久事业。2012年初,开始了广泛的考察,考察过养牛项目,关注过蔬菜大棚,最后确定了中药材种植。

  郑小勇短暂的求学经历中,学过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讲到成功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他认为,吕梁山上种植中药材占了天时、地利。一是占天时。弘扬中医是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医不离开中药,野生中药供不应求,人工种植是大势所趋。吕梁市实施“8+2”农业产业化,药材种植重点支持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二是得地利。经专家论证和社会实践表明,吕梁山适宜集中连片种植,品质有保障。三是有人和。吕梁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三位一体,种植中药材大有可为。

  攻坚克难,首期种植2500亩

  中药材种植项目前景看好,但现实中并不是一路坦途。难在本身经济基础薄弱,筹资、投资困难重重;难在新开项目没有丝毫积累,需要从零开始;难在坚持难,项目见效慢、受益迟,需要有足够的耐力。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郑小勇放下了顾虑,一如既往,坚决果断地前行。从2012年开始,他一门心思发展中药材心无旁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柴胡 黄芩 化肥 土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