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广东高桥镇:“蛋蕉大王”的故事


 

  “种蛋蕉不是新闻,种成功才是新闻,80%种蛋蕉的人是失败的。”龙世超一再重复着这句话,尽管他属于20%中的一位,但也曾遭遇重创:2013年试种蛋蕉100亩获得成功,2014年扩种到800多亩,当蛋蕉即将迎来丰收季时,两场强台风袭来,令他损失了700多万元……

广东高桥镇:“蛋蕉大王”的故事

龙世超不仅大规模地种植香蕉,并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生长期间种辣椒、橙子等。

  4月2日,在廉江高桥镇分绩田村的蕉园里,“蛋蕉大王”龙世超一边忙着丰收蛋蕉,一边接受记者采访。这些肥硕的蛋蕉,是他在去年台风后“救灾复产”的成果,眼下正一批批运往湛江市区的水果批发市场。

  当农民当了25年,龙世超直言种蛋蕉风险大,笑称“山上种蛋蕉,玩的是心跳”。今年,他准备再新种300亩蛋蕉,把心跳的“筹码”加到上千亩。

  小试牛刀

  荒山变成蛋蕉之园

  “老板每天都与我们一道吃饭,心里踏实!”中午时分,蕉农们正围坐一桌吃饭,一道瘦肉炒青菜,一盆大锅饭,而老板龙世超正与蕉农们围在一桌吃饭。

龙世超在蕉林里接生意伙伴打来的咨询电话。多年来的坚持,今年让他喜获丰收。

龙世超在蕉林里接生意伙伴打来的咨询电话。多年来的坚持,今年让他喜获丰收。

  黝黑皮肤、瘦弱身材,乍一看龙世超与普通农民无异。生于1968年的他,与土地打了25年交道,至今不会上网和用微信,显得有点保守。但他也有另一面:跨省承包土地,种植作物超过4000亩,年收入上千万元。接受采访时,他手上的手机响个不停……

  坚守农业20多年攒下来的“田地经”,让龙世超在2013年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租下100亩山岭试种蛋蕉。山岭土地肥力不足,种普通香蕉都难以丰收,何况是“蕉中贵族”蛋蕉?有些村民还好意劝他放弃,说自家后院种两三棵蛋蕉,没少施农家肥,果实还大小不一,实在是难“伺候”。

  可是,龙世超成功了!2013年初试种,当年年底,肥硕的蛋蕉就挂满枝头。此前当地也有人尝试规模化种植蛋蕉,但大都失败,甚至有农民传言“十个种蛋蕉,八个会失败”。龙世超种蛋蕉丰收,在廉江当地迅速传开,也是从那时开始,龙世超几乎逢人就说“种蛋蕉不是新闻,种得成功才是新闻”。

  高桥镇分管农业副镇长李光丰说,如此大规模连片种植蛋蕉并取得成功,龙世超在廉江算是“第一人”。据统计,目前高桥镇共有5户农民种植蛋蕉,面积共2300多亩,其中龙世超的种植面积最大。

  最近廉江气温高,蛋蕉成熟快,集中上市拉低其收购价。龙世超的蕉园里,每天都有两万多斤蛋蕉被客商收购,运到湛江市区水果市场批发。

  精细管理

  “竹桩埋地60厘米”

  与普通香蕉相比,蛋蕉高产高质,风味独特,价格更高。但是,蛋蕉比香蕉更具种植难度,技术要求高,土地肥力也更讲究。龙世超不仅把娇贵的蛋蕉种植成功了,而且是在贫瘠的山岭上,他的成功秘诀在哪?

龙世超在廉江高桥连片种植的“蛋蕉”。

龙世超在廉江高桥连片种植的“蛋蕉”。

  记者走进蛋蕉园,部分答案就“写”在地上:地面铺满了纵横交错的滴灌管道,灌溉沟渠沿着进园的小路修建,长长的竹竿“扶正”被果实压弯的蛋蕉树,园里散发着有机肥腥臭但不刺鼻的味道。

  单看表面不够,记者追问龙世超,才发现单是一根竹桩都包含着精细化管理的奥秘:60厘米,这是每根竹桩埋在地下的深度,专门调用机器打桩;800亩的蕉园里,每棵蕉树都用竹桩固定,竹桩采用的是毛竹,全都采购自江西、广西、湖南等地。“只有把蛋蕉树扶稳了,才能谈收成。”龙世超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蕉 土地 台风 石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