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秀的伏龙村,特别适合大鲵生长。
牟建华是长宁县富兴乡伏龙村5组人,他早年辍学打工,后经营网吧等,但内心对农村的向往并未改变。看到家乡秀丽的山水,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村民致富。初涉养殖业,他理想地认为可以快速致富,在认清现状后,又积极调整结构,努力专研养殖技术,逐步实现他带领村民致富的梦想。
同时,他还想利用家乡山青水秀,夏天凉爽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做亲子游、乡村体验游的尝试,以此“刺激”当地的旅游发展。
转型农业
2001年,20岁的牟建华随亲戚到广州等地打工,一年后,一心想创业的他选择了回到家乡长宁,在龙头镇经营了一家网吧。由于入行早,善于经营,效益还算不错。“当时我觉得一直给人家打工始终不是办法,就想着怎么创业。”牟建华说,当时网吧还不太普及,所以生意比较好。
10余年的时间,牟建华都在找机会投身农业。2012年,他终于迎来了一个发展农业项目的机会。“看到家乡的好山好水,我做农业项目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牟建华说,伏龙5组有天然的养殖优势,特别适合大鲵(俗称娃娃鱼)的养殖。“当时大鲵的市场行情也比较好,我就打算从事大鲵养殖。”
牟建华展示大鲵的母鱼。
说干就干,牟建华最先建了一个不到1亩的池塘,饲养了100尾大鲵。随后,他还经常到富兴乡原有的大鲵研究中心学习,牟建华白天学习,晚上实践,很快掌握了全套大鲵养殖技术。“学习的那段时间很充实,有种回到了校园的感觉。”牟建华说,最开始进行饲养的时候,家里人不是很赞同,认为大鲵养殖投入大,要担很大的风险。村里人则更多的是不解——在外面发展的好好的,为何还要回到农村来瞎折腾?
面对不解,牟建华的想法是,现在野生大鲵越来越少,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不仅能保护这一物种,而且带动性比他之前经营的网吧要大得多,可以让更多的人实现增收。“有了这些想法,面对再多的不解,我都坦然。”牟建华说。
调整结构
在饲养大鲵几个月后,牟建华看到大鲵的长势较好,便开始扩建。他在家门前租了约42亩田地,修建了7个共计1800平方米大鲵养殖房,约有大鲵2000条。另外,还有7个大鱼塘是养殖中华鲟和胭脂鱼,中华鲟约3000条,胭脂鱼约1000条。他还在养殖基地周围种植了大量的桂花树,以及其他花木绿化环境。“我的想法是,等养殖业有起色的时候,这里又鸟语花香,就可以吸引大家来旅游了。”现在,牟建华说起当初的计划,确实是想一步到位。
2012年下半年,前后投资200多万的永乐井苑冷水鱼养殖基地便初具规模。“根据当时大鲵的市场行情,我估计一年多就可以收回成本,并可以带动一部分村民致富了。”牟建华说,没想到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大鲵的市场价从1600元/斤,降到了500元/斤,按照这个数据,想要更快收回成本就变得遥不可及了。
成活率提高了20%,销售也比预期好了很多。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牟建华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让资金实现最大限度的回流。“毕竟,在200多万元的投资资金中,大部分是贷款和借来的。”牟建华当时想的是,以2012年的市场价,还贷并不是问题。
“提高大鲵存活率,就可以提高产量。”牟建华说,水肿是大鲵的常见病,30%左右的大鲵在发现得病的时候,已经救不活了。为此,他找专家、网上查资料、外出培训学习等,通过观察大鲵的眼睛和皮肤来判断病症。此外,他还对大鲵进行了营养均衡的饲养方法,不再像以往一样喂完食就不管理了,并根据鱼的大小来调节饲养的水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12-05/1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