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吉林辉南县多渠道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集思广益,谋划农家致富金银寨;与时偕行,种出绿色生态珠宝摊。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县,辉南将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环节来抓,立足发展现代绿色品牌农业,挖掘地域林下经济资源,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转移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宽领域开展农业生产,为农民增收创收搭建平台,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全县农业经济总收入实现37.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

  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主打健康、绿色品牌,实施农业精品战略,集中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主打水稻、食用玉米、杂粮、食用菌、蔬菜、山野菜等有机品牌,努力打造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大县。积极做好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向有机农业基地转化升级,加快有机绿色养殖业发展,引导发展生态鸡、生态猪等产业,加快有机食品基地认证步伐。按照国家绿色、有机农业标准,以杂粮杂豆、瓜果蔬菜、食用菌等为主,着力建设规模化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园区。引进、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现阶段共建成296个标准化养殖场和牧业小区,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51个、家庭农场69个,入社1.88万户,辐射带动农户3.36万户。开展质量标志认证,帮助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企业申办相应的质量标志,加大农产品科技含量、精深加工程度,形成一批技术水平较先进、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质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目前已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86户,带动农户3.2万户,年加工农产品79万吨,带动农民增收3亿多元。

  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辉南县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开发利用百万亩山林,大力发展大榛子、山核桃等经济林以及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和森林旅游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农林牧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深化林权改革,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森林保险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等,盘活林业资源,释放林下产业活力。大力开展对林下参、林蛙、山核桃、林下天麻等相关产业的人员培训,解决林下参成活率、林蛙繁育、山核桃品种改良等关键性技术难题,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做好市场对接,与电子商务平台、外贸企业、比较成熟的大型专业合作社等搞好对接,畅通销售渠道,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市场支撑。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辟农民致富新领域。辉南县紧紧依托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辉发古城、朝鲜族民俗村等旅游资源,立足长白山第一门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利用当地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挖掘乡土文化,注重文化创意,形成“农家乐”、休闲农庄、民俗村、垂钓园、市民小菜园、休闲采摘园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极大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县委、县政府加强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服务、管理和扶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管理规范,促进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提升品位、丰富内涵,不断向高、特、优、新、奇方向发展,打造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挖掘劳务增收潜力。辉南县致力于将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实现非农就业,剩余少部分农民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变成职业农民。加大对二、三产业扶持力度,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庆阳镇的编织袋厂、汽车配件厂等企业,便吸纳就业800多人,年可增加收入200多万元。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中介、服务机构,为劳务输出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该县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用工较多的大城市劳务市场、中介机构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当地劳务用工需求,开辟劳务基地。同时,加强对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向调查,找准劳务需求热点,重点打造月嫂、家政、技工、出国劳务等输出品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法律知识及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分散型、普通型向质量型、规模型、品牌型转变,进一步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增收空间。截至目前,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8.3万人,预计年劳务收入可达13亿元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农民增收 山核桃 森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