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太行山上小江南”美誉的左权麻田,过去因红色遗迹的丰富而倍受瞩目;如今因莲菜产业的迅疾发展更加声名远播。麻田镇西安村,成为太行山上第一个成功种植莲菜的村庄;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丁文禄,则是发展太行莲菜当之无愧的“引路人”。
丁文禄2011年确定西安村为包村增收联系点以来,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水利、气候条件,引进了有机莲菜种植,并在不断探索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能人+农户”的多元化投入、市场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模式。至2014年,莲菜种植面积由西安村的460亩发展为麻田全镇8个行政村的3500余亩,亩均收入达到5000元,为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产业化路子。同时,麻田清漳河万亩莲菜园区发展规划列入农业部重点项目,这一规划的实施,必将为清漳河畔老区人民的增收致富带来无限生机。
莲菜种植一业带富一村
在西安村有机莲菜种植基地,55岁的村民路献文正在给自家的莲菜施肥,只见近一亩的莲菜池里,绿油油的荷叶在微风吹拂下泛着浪花,长势喜人。
路献文一家四口人,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只剩老两口在家。10年前,路献文患轻度脑梗,虽没有丧失劳动能力,但到外面务工却再也没人敢用。发展莲菜之前,家里收入来源主要靠半亩玉米和几棵老核桃树,生活比较困难。
和路献文一样,西安村常住人口大都是年龄偏大、没有特殊技能、也无力外出打工的人。他们是真正需要帮扶的人群,也是最渴望脱贫的人群。
2011年8月初,丁文禄第一次来到西安村。耕地少而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设施落后、要素资源匮乏等难题摆在他的面前。好在清漳河穿境而过,西安村拥有水资源充沛、无霜期长、气温高、海拔低等地理气候优势。经大胆设想、细心求证后,丁文禄在与村干部、村民代表的座谈会上,提出把莲菜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然而,产业推动之初并不顺利。西安村党支部书记赵庆禄说:“大家都担心咱这太行山上不适宜种人家南方的东西,发展这项新产业,村民当时都没信心。”
路献文是首批莲菜种植户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依然记忆犹新:“丁部长给我们算了几笔账,正常年份莲菜种植效益是玉米的8倍多,和种植大棚蔬菜比,技术好掌握,投工少,市场好。座谈会之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去临汾市襄汾县实地考察莲菜种植,当时看得有些心动,心想咱也试试,能种好就有了增收的好门路。”
2012年春,西安村11名党员干部带头,60户村民参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莲菜试种。虽然已成为西安村莲菜产业发展之路上的一段小插曲,但回忆起2012年6月28日那场冰雹,赵庆禄仍有点动容:“当时莲菜已经长到半腿高,一场冰雹打得只剩下杆儿了,村民们的信心也被打散了。丁部长知道后,当晚就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告诉我已经联系了襄汾技术员,莲菜还有救,让村民们不要着急,也不要灰心。”
麻田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张国强记得,受灾第四天,丁文禄亲自带着技术员赶了过来,一边组织村民给莲菜配方施肥,一边给大家鼓劲,让大家不要失去信心。“从那以后,丁部长要求我们每三天给他发一条图片加文字的彩信,汇报莲菜长势和进展情况。”
功夫没有白费。当年,西安村平均每池产藕4000斤,管理好的池产量达到6000斤,仅莲菜一项,帮助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242元,比2011年净增1562元。
“看着莲菜丰收,大家的疑虑打消了,积极性也上来了。”村委主任石生林说,随后村里把能种莲菜的地方都充分利用起来,种植面积达到了400多亩,其中还包括改造出来的270亩滩涂。路献文家的莲菜也从1亩增加到了7亩:“光莲菜一项就能增收1万多元,我还在山上养了300只鸡,种了果树,一年总收入两三万不成问题。”
2013年,西安村人均收入达到4893元,比2012年又增长了13%。村会计路书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00亩有机莲菜示范园,再加上400亩核桃树,保守估计,两项产业可帮助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现在西安村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相信以后还会越来越好。”
党建领航发展共聚一心
丁文禄到西安村包扶增收后的2011年11月,该村顺利完成了“两委”换届。2011年以来,西安村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大发挥。这种正能量成为推动西安村改善面貌的重要保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9-04/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