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礼让镇三峡库区鱼种场,渔民们正在捞鱼。
从丝绸厂下岗工到主城的打工仔,再到靠养鱼为生的企业主,20多年间,49岁的梁平人潘传均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而80后吴月亮,也与潘传均走上了同一条路—返乡创业。
这,得益于梁平发展生态农业的决定。
潘传均:从下岗工到渔业大老板
“嘀嘀,嘀嘀!”19日中午,汽车的喇叭声打破了梁平县礼让镇万亩池塘的静谧,戴着草帽的潘传均在阳光下,一脸笑容等在路边。谢国强开着拉鱼车,轻车熟路地停靠在潘传均面前。“今天准备拉多少?”“拉一千斤。”
一脸黢黑的潘传均曾是梁平县丝绸厂的下岗工人,“下岗后,我对未来也很迷茫,后来和很多人一样外出打工。”从最简单的水泥工开始做起,老潘先后转战主城的两路、大石坝等地,做起了建筑工和装修工。多年干下来,打工的老潘月收入超过了6000元。活路越做越熟,不过老潘却不想干了,“太费脑筋。”2010年,他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梁平礼让镇。
传统的豆筋是礼让镇家家户户都能做的产业,开一口灶就能收入三万元。当地政府经过论证后发现,豆筋所产生的豆渣是养殖优质鱼的好饲料,且礼让镇这一片广阔的区域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建立起生态循环的现代渔业园。
潘传均认为养鱼是一件好营生,2013年他租赁50亩土地建了鱼塘,生意虽然不错,但他发现,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两年后他和5个伙伴成立了一家渔业公司,拥有池塘面积超过600亩。
梁平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横跨两个镇,共涉及6个村30个村民小组,目前已建成5000亩,规划面积超过1万亩。
如今,老潘的公司年产各类鱼600吨,市民最爱吃的石斑鱼是池塘里最贵的鱼,一公斤能卖到近百元,销往主城的盘溪、三亚湾、西山街等市场,但更多的时候公司所养的鱼都是走的高端市场,“基本都是销往定点的酒店,一年能收入几百万元。”
“这个活路要比打工轻松得多,也不费神,每个股东一年纯收入十几万不成问题。”烈日下,49岁的老潘笑着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7-23/1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