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重庆荣昌:巨桉林下的“曲项向富歌”


 

  清江镇塔水村可谓是远近闻名的养鹅村,借着生态循环发展优势,发展林下养殖经济,目前,该村的鹅产业已占据了全镇的90%,今年6月,还成功创建国家级白鹅科技示范基地。

  巨桉树下“产”鹅经济

  近日,笔者来来塔水村看见,枝繁叶茂的巨桉树让人赏心悦目,而树下成群结队食草的白鹅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镇共有3500亩巨桉树,塔水村就有870亩,而荣昌鹅是我们县的一个品牌。”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借助该品牌的知名度与效益,因地制宜,在巨桉树下发展林下循环经济。

  2013年起,该镇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生态养殖,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致力于打造科学、现代化的白鹅养殖产业链。

  公司+农户模式面对面帮助该村农户完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解决村民后顾之忧。

  “去年我村白鹅出栏达50万只,销售额达2800万元。”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白鹅带来的经济价值远远超出传统农作物效益。

  如今,白鹅经济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占据全镇养鹅关业达90%的塔水村,今年上半年已经出栏50万只,价格在8.8—9元/斤,成为该村致富的好帮手。目前,该村的鹅主要销往四川、重庆等家禽市场。

  “发展循环经济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双赢局面让当地村民年收入上万元,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

  村民家门口享实惠

  塔水村4组李永川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发展生态经济农户,在没有发展白鹅事业前,他在该村承包了30亩土地做苗圃生意,每年可达10万元左右的乐观收入。

  2013年时,了解到当地政府支持该村发展生态养殖白鹅,并四处观望打听了解到白鹅市场前景广阔时,李永川决定发展养鹅业。

  “以前就养几只鸡、鸭、鹅家禽供自家吃。”塔水村4组村民李永川表示,而如今巨桉树下已养了上千只白鹅,在今年上半年,他养殖的白鹅已出栏9批,共2万余只,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加40%,收入达15万元。

  “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就是安逸。”李永川乐呵呵道,巨桉树下发展养鹅产业,不仅仅节约了成本,还有益白鹅健康成长。不仅如此,为了响应生态经济发展,合理利用鹅粪便,他家的白鹅养殖基地打了2口大沼气,可供当地7户村民使用。

  而同村的黄良芳虽然没有在自家发展养鹅产业,但他却从事着与鹅有关的工作。

  “我现在帮安邦养鹅基地打工,每月能拿到1500元的工资。”黄良芳告诉记者,今年59岁的他本想外出务工挣钱,可因为年龄的关系,许多建筑工地与厂家不愿意聘用他。而在安邦养鹅基地上,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他却很满意。

  “基地里的4名长工和2个短工,都是同村的村民。”黄良芳说,因忙的时间较少,所以他们工作比较轻松,能照顾到家里4亩农活。他认为这种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工作,让他们享受了不少实惠。

  科技专家“坐诊”白鹅发展

  “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鹅儿养殖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在清江镇的白鹅养殖科普示范基地上,不少农户前来“取经”。

  清江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白鹅科技专家大院依托西南大学、县农委等单位,发挥清江镇白鹅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品牌优势,以西南大学动物科学院为首,组成专家队伍驻点指导,积极开展白鹅研究,饲料管理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等工作,从而为当地养殖户带去了福音。

  今年4月,李永川的鹅脚面、头、嘴等裸露部位出现红斑,他一脸焦急的来到科技大院咨询“良方”。该院技术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查看原因后,并现场坐诊开处方,从而解除了上百只鹅的病危情况。

  “专家就在我们清江镇,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李永川告诉笔者,专家大院经常组织授课活动,教导他们在各个阶段养鹅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解决鹅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采访中,不少村民表示白鹅科技专家大院的落户,为他们打了一剂定心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桉树 土地 苗圃 养殖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