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山西农大出了个“蘑菇王子”


  四年来,借助学校鼓励创业的政策,江利斌团队的大棚由一个扩建成五个,年产量达70多吨,全年毛收益40多万元,学校周边99%的饭店成了他们的客户。

  B 带领乡亲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

  时间:5月12日下午

  地点:黎城县北委泉村

  江利斌的家乡在黎城县西井镇北委泉村,这里是一个大山环抱的小山村。5月12日,记者跟随江利斌的父亲江苏旺一起上山,环绕村庄的山上有五条沟,都有江利斌种植的5000多棵核桃树。江苏旺带记者前往的第一条沟,叫藏龙洞沟,位于他2002年承包的一片荒山上。“因为家庭贫寒,从小便跟随父母奔波于山坡沟壑,13岁时就上山采野生连翘。”江利斌说,劳动的艰辛,让他曾经萌发出各种改变命运的想法。2008年高考失利后,江利斌前往天津打工,坎坷的打工经历让他明白了两件事情,第一是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将寸步难行,第二就是家乡漫山遍野、毫无经济价值的核桃楸子,可以嫁接成具有经济效益的麻核桃和食用核桃,变废为宝。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回到黎城后,江利斌一边拜邻村一位70岁果树高手为师,学习果树的嫁接,一边拿起书本走进教室,准备报考农业大学。

  记者跟随江苏旺跋涉约一小时后,终于抵达目的地。这里坡度极陡,山沟尽头的红色山体被“削”得齐齐的直插云霄,沟里散落着江利斌嫁接的麻核桃树。“每年4月枝接,6月芽接,每个周末利斌都会回家,一株一株地去嫁接。”江苏旺说。记者看到有的枝桠上还封着蜡,那是为了防寒保暖,有的枝桠撑着Y形枝条,那是防止大风把树苗吹倒。“每年暑假,利斌都会回来住十几天,每天早晨6点多就出门,背上工具,带上干粮,上山去营务那些树苗,掰芽、嫁接,一走就是一整天,晚上天都黑了还不回家。山上没事的时候,他就去太行山上寻找优质核桃苗。”说起儿子,江苏旺又心疼又高兴,起初他并不同意儿子回乡创业,但随着江利斌的事业有了起色,他也改变了初衷,开始帮儿子修剪树苗。

  几年下来,江利斌的核桃园由一条沟变成了5条沟,树木也达到5000多棵。2013年2月,江利斌和村里的5户农民成立了黎城县“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今年,合作社成员扩大到十五六户,年收入也有几万元。

  合作社的办公场所是租来的民房,墙上挂满了核桃种植技术的宣传画,而在办公桌上,摆放着江利斌采集回来的麻核桃样本。

  ○对话

  回家乡去要做一个新时代的种地人

  山西晚报:听说你上大学时和村长有个约定?

  江利斌:上学前,村长付宏伟告诫我,一定要学好有用的、切合实际的知识,学有所用,建设农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约定,我在入学前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踏踏实实地学习好果树方面的知识,学习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一门适合自己、适合农村发展的技术。

  山西晚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不理解的情况吗?

  江利斌:大一时,当我和同学们谈到自己的理想时,曾有人送我4个字——前途无“亮”,当时我就心想,无“亮”就无“亮”吧,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用时间和实际行动来证明。当时,我没有气馁,更多是感谢,让我能够坚持干我该干的事情。

  山西晚报:毕业后,你有什么打算?

  江利斌:回家乡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种地人,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回乡后打算再注册一个食用菌方面的合作社,把核桃和蘑菇结合起来,核桃生长周期长、蘑菇40天就能采收,夏天种核桃,冬天种蘑菇,核桃修剪的枝条可作为发展蘑菇的原材料,而蘑菇的废料又是核桃树的生长肥料。

  山西晚报:如何让乡亲们相信一个毛头小伙子能够带动他们致富?

  江利斌:先把这两个示范园区搞起来,让别人看看如何生产,我已经做好了可预期风险的应对措施,慢慢往前走。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记者手记

  他回答了土地谁来种的问题

  那是一双长满老茧的手,黝黑的手指比同龄人粗壮了许多……记者第一次见到江利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那双与年龄不符的手。“今年‘条件好了’,老茧也平了,手也白了许多。”江利斌笑着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蘑菇 核桃 大棚 嫁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