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向记者展示优质吊篮大棚出产的有机小番茄
人物简介:
薛峰是土生土长的开江县长岭镇大河沟村人。年少时外出广东一带打工,凭着一股子实干劲儿,现五十岁出头儿的他,已成为广东一家拥有上千人的房地产企业董事长,资产数亿元。
在恋乡情节的推动下,2010年,他自筹资金2.5亿元,回乡搞起了覆盖大河沟村、土堡寨村上万名农户、总规划面积3.5万亩的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并拿出3000多万元作为专项资金,为当地农民修农技培训教室,请来川农大教授、省农科院等专家,驻村授课。
他说:“我的目标是要让这里的农民,通过专家培训、入园打工、实地操作,变成农业产业工人,再成为农业技术带头人,最后免费承包我的蔬菜大棚,真正富裕起来。”
人物语录:
▲直接给农民钱,不能叫“富裕”。必须让他们掌握核心现代农业技术,才算富裕。▲农民文化程度低,我就请大学教授、农技专家,进村现场实地教学。这个钱,我要出!
5月12日,驱车行驶在现如今的开江县长岭镇大河沟村、土堡寨村,视线范围内,蔬菜大棚林立,一条条双向行驶的柏油路蜿蜒其中,不少农户家都自建了一楼一底的小洋楼,有的还买上了小轿车,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更是近万元……面对近两三年来的翻天巨变,土堡寨村5组村民薛国术告诉记者:“这都多亏了薛总啊,是他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明白了种田是真正可以致富的。”
回乡探亲一次永生难忘的经历
走进薛峰位于土堡寨村的雪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他相对而坐,探问其回乡创业的初衷,薛峰感慨万千。他介绍道,2004年,已经在广东事业有成的薛峰,想起了老父亲的话,“峰娃儿,你现在光宗耀祖了,能不能回家乡看看亲戚,修修老屋?”
于是,2004年春节前,薛峰带着一家老小,开着自家专门用来跑山路的越野车,带着“自驾游”的心情,从广东回到大河沟村探亲。
然而,当他看到村里贫瘠的面貌,心情一落千丈。“1982年我离开家乡到广东创业,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我根本想不到,2004年回乡依旧没有。一些村民甚至还过着一家人穿一条裤子的日子,隔壁的土堡寨村情况更是严重。”已经习惯喝功夫茶的薛峰,一边泡茶一边告诉记者,“到大河沟村老屋的4.2公里山路,我开着百多万元买来的‘陆巡’都上不去,差点儿还翻了车,最后还是走路走上去的,当时我心里非常难受。”
得知以前的“峰娃儿”从广东回来了,村民自发地站在山路两旁欢迎。“我也很高兴。当时,逢人就发个两三百元的红包。”薛峰一边回想,一边脸上没了笑容,“让我非常难忘的是,大河沟村9组有个70多岁的五保户老太太(现已过世),紧紧地攥着我的衣角,在我耳边说 ‘峰娃儿你现在在外面挣了大钱,能不能回来帮帮我们’?我笑着没说话,只是多给了她几个红包,可她打开红包后却激动地哭了。后来我才知道,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无儿无女,见过最大面额的钱只有50元。”
随后,薛峰找到当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后,更是又急又无奈,他说:“2004年大河沟村、土堡寨村两地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于是,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的想法,开始在薛峰心中生根发芽。
回乡创业
“不给钱”只给技术
2006年、2008年,薛峰又多次回乡,最终在2010年经过多方调研后他决定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
“为什么要准备这么久?因为我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农民真正地富裕起来。”薛峰说,单给钱是不能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后,他决定“先修通水泥路;然后从广东、山东等现代农业发达地区引进技术、产业项目,再请来四川本地农业方面的专家现场教授农民现代农业的相关技术,最后让掌握技术的农民承包自己的大棚蔬菜,成为业主,富裕起来。”
“农民—农业产业工人—农业技术带头人—小业主—致富”——一个“五连跳”帮助农民致富的模式在薛峰心中形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5-16/1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