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台州,当地许多农户收获的不仅仅是庄稼,还有活蹦乱跳的白虾、青蟹和缢蛏……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台州三港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三门辉旺水产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听专家谈养殖经。
2月底放苗
5月中旬收尾
岸上,游客熙熙攘攘,渔民们在忙着把大卡车上的饲料搬运下来;水上,船筏穿梭不断,大量的蟹苗在水面翻起水花。4月17日,记者走访台州三港海水养殖基地,看到了这热闹的场面。
在三门县花桥镇下拦塘,台州三港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坐落在这儿。这是一家专业从事水产养殖、加工和销售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系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儿还是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令人耳目一新的缢蛏文化馆,不久建成,将矗立在这儿。
“三港”门前,碧波荡漾。这个1500多亩的养殖基地,总投资1300多万元,共有三个区块,混养的水产品有青蟹、缢蛏、泥蚶和小白虾等。
在第一区块养殖塘,处处活跃着养殖户的忙碌身影。有的弓腰挖蛏沟,有的把增氧设备放入河沟,还有的撑着船筏,往养殖塘放养蛏苗、青蟹苗和虾苗……2月底,他们就开始投放苗种,到5月中旬收尾。
不远处,三口并排着的养殖塘,正在开展土建工作。“现在看没区别,等建成后,这些将成为智能塘。只要我轻点鼠标,就能了解塘水的温度、盐度和 PH值等。”三港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柯孔柱说,“智能塘计划投资600多万元,年底完工。如果效益好的话,再向社员们推广,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 自信满满地说。
在别的地方,缢蛏一般养在塘内淤泥中,但记者发现,在这儿它们是躺在“棉被”上的。
“展开,向前平铺……”看到近10名小工,正在一口抽干水的养殖塘内“铺网”。他们或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在塘底不同方向铺一层绿色的丝网,随后铲淤泥盖上。网铺到哪里,淤泥就盖到哪里。
柯孔柱侃侃而谈:“铺网以后,不仅能防止蛏子流失,还能在捕捉缢蛏时,节省下不少人工。每口塘的成本,平均能节约5000元左右,这是我发明的一项养蛏新技术,很有特色。”
见效后,周边的养殖户纷纷效仿,而柯孔柱也乐于手把手教大家。
养殖南美白对虾
温室大棚效果更好
三门县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人不少,绝大多数是露天养殖,一年只能养一茬。可在沙柳镇溪头杨村,南美白对虾不仅住上大棚,一年还能养三茬,产量产值都有明显增加。之后,记者感受了一番伞式温室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奇妙之处。
在溪头杨村三门辉旺水产品养殖基地,只见一个个养殖池,密密麻麻地彼此紧挨着。每个池底,都铺有一层黑色胶布,却没有泥土。中间立一根水泥柱,几十根钢丝拉着水泥柱,呈支开的伞状。池面则浮着几台增氧器,池水清澈,可清晰地看到南美白对虾。
“效益还可以。大棚养殖每年能收获三茬对虾,每茬的亩均产量在3000斤左右,高的时候达4000斤。”三门辉旺水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礼辉细 细算了一笔账,“我们一共有330亩养殖塘,每年总产量150万斤左右,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2011年7月,我们开始建养殖基地,2013年养 虾,总投资3300多万元。如果顺利的话,到今年年底就能收回成本。”
“南美白对虾生长适宜的温度在28摄氏度左右,水温低于18摄氏度就停止生长,甚至会被冻死。所以,在没有大棚时,一般一年只能养一茬,亩产值 不到1万元,经济效益较低。”董礼辉说,“而我们采用伞式钢架温室大棚养殖,生长期短,一年可以养三茬,冬季照样可以养。春节前后市场上没有南美白对虾, 还可以填补市场的空缺,价格高、销路好,经济效益比常规养殖要好得多。第一茬南美白对虾出卖后,我们就接着养第二茬和第三茬,现在还尝试养第四茬呢!”
离开三门,记者又来到了位于临海市桃渚镇下沙的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发展,是桃渚渔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最好例证。
2009年,该公司进行南美白对虾高密度试养,平均单茬亩产1750公斤,亩产值6.28万元,亩效益2.8万元,较传统养殖产值、效益两项均增长58%左右。至现在四五年时间,又翻了一番。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4-25/1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