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义和镇是一个典型的粮猪型大镇,越着社会的进步,传统产业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许多田地无法精耕细作,山坪塘、水库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也正在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增加农民土地收益,近年来,义和镇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引进外资,千方百计促农增收致富。
狠抓绿色产业
4月15日,雨过天晴。笔者来到了相辞村8社梨园,只见一排排整齐的梨树迎风招展,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摇曳,犹如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笔者仔细一看,许多梨树枝头上已挂着象小手指头一样大小的梨子了。“去年冬天,我们对全村的梨树进行了压枝整形,年初又进行了施肥,目前梨树长势喜人,今年所有梨树都已开花结果,农民今年就会看到效益了。等到进入丰产期,这1000亩梨园就可以为群众增收近千万元。”随行的相辞村主任罗建军对梨园的未来充满信心。
据了解,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义和镇在全镇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相辞、仁和等村种植翠冠梨5000亩,在鱼龙、农兴等村种植优质血橙4300亩,今年都已开花结果。为了发挥出果园的效益,义和镇采取分村集中整形压枝、集中施肥的办法,目前还正在制定进一步的管护措施,确保果园真正发挥出效益,真正为农民增收。
“按照县委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部署,今年年初,我镇又在兴业村新栽植了银杏820亩,在双店、太康等村种植了杜仲1500亩,目前,我镇真正做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分管农业的党委副书记吴朝泽向笔者介绍道。
改善基础设施
“这下好了,山坪塘整治好了,我承包的这一百多亩水田就旱涝保收了”,家住相辞村13社的种粮大户游玉久,看着刚刚整治一新的山坪塘高兴地说。据了解,为了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义和镇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加大对病险山坪塘、水库的整治力度。“这两年,我们义和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是很大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就拿我们村来说,今年政府就投入了50多万元,整治山坪塘10口。加上去年投入160万元整治的古乐水库,这下我们村的缺水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相辞村村支书邓辉仁介绍道。“今年义和、太康和我们村又要硬化7.6公里村级公里,目前,已完成了招投标,马上就进入施工阶段了。”
据介绍,为了改善基础设施,义和镇采取财政补、群众筹、社会捐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基础谢施的改造力度。在全镇硬化公路40公里,新修人行便道55公里,整治渠堰3条16公里,整治病险水库2座,技改山坪塘60口。
引外资助农增收
来到竹柳基地,笔者被一阵阵嘻嘻哈哈的笑声吸引住了。只见郁郁葱葱的竹柳树下,一群妇女正在扯草。笔者被她们的快乐感染,赶紧凑上前去,和她们攀谈起来。
“我们一天可以挣50块钱,一年有半年时间可以做活路,只要你愿意来,一个月挣个千把块钱没得问题。象我们这些5、60岁的老太婆还能挣到钱,你说我啷个不愿意来嘛。”家住相辞村9社、年近六旬的陈烈元大妈快人快语,抢先给笔者介绍。笔者仔细打量干活的每名姐妹,被30岁出头的张帮芬所吸引,她脖子上带着的一根金项链金光闪闪,一看她的穿着打扮,就知道她家境应该不错,看着笔者有些迷惑的眼神,她不紧不慢地说道:“我老公在重庆打工,收入还不错,我反正要在家里带小孩,出不了门,这里的活路又不重,一个月挣个千把、几百块零花钱,比去打麻将好多了,还可以和姐妹们摆摆龙门阵,几好嘛。”
原来,为了减少土地摞荒现象,增加农民收入,义和镇通过土地流转,按照公司+农户、大户带动等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上的一幕,便是发生在福莱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辞村竹柳基地的现场。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或种粮大户,平时,还可以在公司务工,不但增加了土地收益,也增加了劳务收入。据福莱达公司负责人介绍,常年有近百人在公司务工,年发放工资40余万元。
据介绍,象这样的上规模的基地,义和镇已有了4个,义和村5社今年就流转了土地700多亩,种植红缨子高梁。鱼龙村11社吴红梅,大学毕业后,今年返乡创业,承包本村橘园200亩,利用园里种草的方式,发展山羊养殖。双店村养殖大户王正伟,今年新流转土地近500亩,种植生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4-22/1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