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李彦增:与食用菌结缘三十年


 

李彦增:与食用菌结缘三十年

李彦增在世纪香食用菌现代化生产基地。

李彦增在查看液体菌种培育技术仪器。

李彦增在查看液体菌种培育技术仪器。

  阅读提示:

  李彦增,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尝试培育食用菌,至今已经走过30个年头。在培育食用菌的过程中,他潜心钻研,研发了增氧法、覆料法和低温发酵法等食用菌培育技术,多次荣获省科技创新奖。

  从当初借来60元钱开始进行食用菌培育实验,到如今亿元身家,李彦增走出了一条“永不言败,坚持追逐梦想”的艰辛之路。

  当初借60元进行实验,一无所获被冷嘲热讽

  李彦增,出生于许昌县长村张乡干戈李村(现归属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1983年高中毕业后,他每天和村民一起到市区建筑工地干活儿,一天能挣1.8元钱,但这种生活不是他想要的。在打工之余,李彦增通过收音机学习中央农业广播大学的食用菌培育知识。

  通过学习,李彦增决定试种平菇。因家里贫困,他跑了三户人家借到60元钱,到河南农业大学生物教研室购买了菌种,但试种三次均以失败告终。“按照书上的配方,栽培实验需要棉籽壳。我用架子车到周口市扶沟县拉了500多公斤棉籽壳。”李彦增回忆,当时他拉着棉籽壳走到半截河时,累得口干舌燥,一瓶汽水没喝完就晕倒了。

  有了棉籽壳,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开始拌料、接种。“接种菌种后,我每天晚上起床六七次,观察温度、湿度、菌种颜色,并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每天吃饭都是等到饭凉,用三两分钟吃完马上接着干活儿……”李彦增说,虽然如此费劲,一个多月过去却不见菇长出来。请专家来看,说是被其他菌类污染了。原来那些棉籽壳买来的时候就已经发霉,导致实验失败。

  “菌类被称为山珍,在很多人眼里不是想种就能种出来的。当时,家人和邻居对我的做法都不理解。”李彦增说,“各种冷嘲热讽让我心理压力很大。”

  即将成功却遭遇火灾,坚持追梦成万元户

  “按照我的性格,想干的事必须干成。”李彦增坚持自己的追求。

  因为借钱买的菌种已经用完,李彦增开始学习自己制菌种。“制菌种需要接种箱和灭菌设备。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这些设备根本没钱购买。我找来几块木板,按照接种箱的结构用钉子钉牢,然后在外面覆上薄膜隔绝空气。至于灭菌设备,我用砖砌了一个像蒸笼一样的炉子,用干柴连续烧使水温达到100℃,以达到灭菌的目的。”李彦增说,他还用父亲攒了多年用于盖房的木梁、椽子搭建了一个温棚,外面用薄膜围着,里面用煤炉加热。

  有了以前的经验教训,李彦增这次更加谨慎,浓白的菌丝长势喜人,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用于加热的煤炉引燃薄膜,引发大火。因为泼水灭火,那些白茸茸的菌丝全部被毁。“这次对我的打击更大。我连续三天坐在麦秸垛上不吃不喝。”李彦增说,当时他甚至冒出轻生的念头……

  坚持梦想不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李彦增种蘑菇终获成功。这一年,他收获的蘑菇卖了1000多元,这在当时算是大钱了。李彦增还了账,有了本钱,种植规模越来越大,1987年成了当时少有的万元户。

  钻研新技术获奖,学徒遍布全国

  在培育蘑菇的过程中,李彦增注重总结培育经验,多项食用菌培育技术获得省级成果奖。

  李彦增说,按照书上的说法,食用菌菌种必须与外界隔绝。袋子如果出现破洞,必须用酒精擦拭,然后用医用胶布粘住。但在实际培育过程中,他发现个别因袋子上有破洞被扔到树林里的菌种反而长得很好。“我开始不知道是啥原因,后来经过琢磨认为,食用菌的生长也需要氧气。”随后,在培育食用菌的袋子上,李彦增都用缝纫机扎两排小眼儿。这种方法被他称为增氧法。

  “菌丝培育正常情况下需要50天,而利用刺孔增氧技术,快的时候可以缩短至15天,菌种污染率也由原来的30%降至1%甚至更低。”李彦增说,1987年,他研发的增氧法、覆料法和低温发酵法三项食用菌新技术分别获得省、市科技创新奖。低温发酵法将出菇时间由50天缩短至20天左右,覆料法则使蘑菇的产量有了大幅提高。随后,李彦增把平菇的栽培方式从菌床栽培逐步发展到菌砖栽培、菌袋栽培等,种植的品种也从最初的平菇扩展到金针菇、银耳等菌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白灵菇 蘑菇 平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