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内蒙古乌兰淖尔镇:郭金奎在荒漠里带领群众致富


 

  2013年寒冬时节,我再次来到老郭(郭金奎)的温室基地——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黑风口采访。这里被浩瀚的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重重包围,寒风凛冽,黄沙漫天。在那片荒漠上,依稀可见几棵沙枣树的枯枝在风中摆动。

  老郭家中的布置简洁大方,一桌一床一柜一电视,门窗下面有几盆颜色各异的观赏蔬菜,桌上已有一盘刚下架的黄壤西瓜,那味道很是诱人。寒暄过后,老郭向我们谈起他这几年的致富发展路子——靠政策发展,谋共同富裕。

  灾难击不倒拼搏精神

内蒙古乌兰淖尔镇:郭金奎在荒漠里带领群众致富

  1992年,老郭带着一家老小跟随一批移民来到乌兰乡,在东风队承包70亩别人不要的生地,辛勤劳作一年,收成不容乐观。妻子埋怨,亲戚叹气。说到这里,老郭说,是当年在新闻联播后打出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改变命运”十六个红底黄字让自己豁然开朗——唯有靠政策勤劳致富才可改变全家的命运。

  不久,老郭“抓住机遇”——响应乌达区政府发展温室种菜的号召,最先建起两亩温室。村里人嘲笑他:“连水田都没种过,咋还想种温室!”在科技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当年温室里的柿子、黄瓜和辣椒等,亩产年收入就突破万元。那几年,老郭不仅种植业迅速发展,养殖业也有搞得有声有色,一家人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就当老郭准备大干一场时,灾难降临了。2001年,黄河突发决口,全镇5个村子被淹,4000多村民受灾,老郭的全部家当瞬间化为乌有。经过6天抢险,堤岸决口合拢,灾民们得到妥善安置,老郭一家也住上了新房,可老郭不甘心,他要从头再来。

  为了生计,他让孩子外出打工,自己养1000只鸭。稍有好转,他又建起6亩温室,当年就实现收入6万元。为了走上致富路,老郭专程去山东寿光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并在乌达区就业小额贷款的支持下,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技术含量,改进温室通风和取暖措施,采用节水灌溉和膜下滴灌、暗沟栽培、卷帘机等新技术;引进了如西瓜“惠兰”、 尖椒“长剑”、西红柿“美国一号”等新品种。

  此外,老郭每年拿出两亩温室做实验,经过几年的试验,2007年,“尖椒套西瓜立体栽培技术”试验成功。这项技术操作简便,病虫害少,每亩收入达34000多元,比传统种植多10000多元。所产西瓜产品优质在市场上很畅销。2009年该技术通过乌海市科技局的科技成果验收。2011年推广到乌达区、海勃湾区各乡镇,每年覆盖150亩左右。他家31亩温室每年向市场提供无公害蔬菜瓜果约155多万斤,年均纯收入实现100多万元。

  2008年老郭自创嫁接技术——割头去尾,搭接法。由此,解决了西瓜不能重茬种的难题,至今已连续种植5年了。2012年葡萄套西瓜技术试验成功。同年,老郭研究蔬菜盆栽技术,其兼具观赏、采摘的作用,让蔬菜“走进”市民家中。2013年老郭又拿出两亩温室进行草莓过冬实验,目前已试验成功。

  比起当年一起种温室的农户们,一样的温室、土地、阳光、水分等条件,在老郭手里、产量大、质量高、病虫害少、抗压能力强、价格高、销量好,左右乡邻无不佩服,纷纷来向老郭学习请教。记者疑惑,问:“俗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您这样无偿的指导难道不怕吗?您会不会留一手?”老郭笑着摆了摆手说:“不能留。我有什么就教什么,但是,科技种田我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精’”可见,老郭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一直以来的“精”。

  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内蒙古乌兰淖尔镇:郭金奎在荒漠里带领群众致富2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老郭眼里,只有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他开始帮助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致富。2007年他注册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己组成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乌海市郭金奎蔬菜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申请注册“金奎”商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温室 蔬菜 大棚 西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