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设施农牧业能抗旱助增收


  武威市古浪县是甘肃传统的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去年旱灾最重,达50年一遇的特重干旱。全县出现了长时间的区域性冬、春、夏、秋连旱。过去遇上这样大旱的年份,农民肯定歉收,人无口粮靠政府救济,牛羊渡不过“春乏关”而死亡惨重。同样是干旱之年,去年则不同,牛羊没有死亡,农民收入不降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85元,比上年增长26%,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古浪县委书记马国荣给出了答案:武威市委确定建设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挥了作用,老天不帮忙,主体生产模式帮了大忙,能抗旱保增收。因为农民有日光温室、养殖暖棚,温室有蔬菜,吃饭不愁;棚里有羊,心中不慌。有羊有菜能卖钱,有钱就能买粮买草。

  老天不给力,自己加把劲。日光温室、暖棚养殖可以当年建设、当年收益,让农民见到实效。古浪县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从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入手,强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摆脱水资源缺乏的束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3年全县设施农牧业建设任务由2009年的5000亩提升至5.2万亩,实际完成面积53938亩,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1.13万亩。设施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已由2010年的26%,增加至2013年的60%。

  创建新机制 加大扶持力度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古浪新建的移民点——西靖乡感恩新村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全钢架日光温室大棚整齐划一,一栋栋高标准暖棚错落有致,整个社区内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村民田秀成崭新、气派的新家里,处处能感受到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为了尽快致富奔小康,去年,田秀成借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的东风,修建了20栋养殖暖棚发展养殖业,开始了他在感恩新村的新生活。“发展设施农牧业确实好,旱涝保收。我2012年从山区搬到感恩新村,政府帮我贷了20万元钱的贴息贷款,建了养殖暖棚,投畜20多头牛,当年投入,当年收益。”村民崔福志也是从古浪南部山区搬迁到感恩新村社区的,2013年他种了3座日光温室,一座进行韭菜育苗,另外2座种植西红柿,目前西红柿已成熟销售,并有17000多元的收入。

  为有力有序推进设施农牧业建设,古浪县提出了“户均两座棚、收入翻一番,户均百只羊、提前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政策扶持引导、项目资金整合、基础设施配套、小额担保贷款、科技服务指导等有效措施,推进设施农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资金投入上,县上把群众自筹和政府投入引导相结合,制定了设施农牧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县财政筹措、项目整合、贷款扶持、招商引资、撬动民间资本等措施,每年对新建的设施农牧业按照每亩3000-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示范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与此同时,紧紧抓住“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等政策机遇,想方设法为设施农牧业建设提供资金支撑。至2013年底,县上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047户、7.33亿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1330户、6.45亿元,贷款额度居全省前列。2013年7月“双业”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开始以来,县上积极协调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发放“双业”贴息贷款,“双业”贷款在省级财政承担年利率4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县财政又承担了年利率2个百分点的贷款利息,至2013年底,全县“双业”贴息贷款发放额达8004户5.59亿元。

  建示范基地 发挥引领作用

  近三年来,古浪县将示范点建设作为设施农牧业建设的重点和样板工程来抓,提出了“七线(金色大道、省道308线、国道312线、凉古路、马永路、大海路、大小路)贯通、四区(黄灌区、井灌区、河灌区、山区)联动、以线串点、抓线带片、逐年扩展”的发展思路,统筹推动山川沙区设施农牧业规模化发展。

  古浪县以提高示范点的规模和科技配套水平为抓手,按照水、电、路配套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在“七线四区”集中打造了一批集新品种展示、高新技术示范推广、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农民培训等为一体的设施农牧业示范基点,其中着力打造了养殖暖棚双联惠农贷款千亩示范区和循环农业千亩示范区26个。同时,为示范点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蓄水池、氧化池、防疫室、滴灌和自动卷帘机等生产设施,通过示范基点的示范带动,推进全县农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干旱 设施蔬菜 日光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