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佛手素有“果中之珍品,世上之奇卉”的美誉,是金华的一张特色名片。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金华的佛手种植进入鼎盛时期。然而时过境迁,特别是在前几年整个产业遭受重创之后,金华佛手似乎元气大伤,辉煌不再。不过,佛手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前景仍吸引着不少有识之士,他们一直在困惑中努力,在反思中前行。如何更好地推动佛手产业发展,正成为有志于这一产业的开拓者们每天思考的问题——
这些日子,安地镇佛手种植大户傅锦烈每天都要在基地和市区之间来回跑,采摘新鲜的佛手鲜果,送到门店销售。前天,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佛手园里忙碌着。“这段时间正是佛手的丰收季,预约买鲜果的顾客比往常更多了,为了让顾客买到最新鲜的佛手,每天都要分批采摘。”傅锦烈说,这样虽然繁杂了点,但只要顾客买到好佛手,他便感到很值得。
傅锦烈的佛手种植基地在安地镇上傅村,占地面积有二十多亩。走进佛手园,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一株株佛手整齐划一,长势喜人,色泽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还沁满晶莹的露珠。轻风拂过,佛手特有的馨香顿时弥漫开来,呼吸一口,沁人心脾。
相较于在部队锤炼十多年的经历来说,在佛手种植行业,今年是本命之年的傅锦烈只能算是一个“新兵”。对他而言,走进这个全新的领域,也算是子承父业。“父亲是1999年开始种佛手的,到今年算起来也有13年了。起初,也有人怀疑父亲的举动,认为佛手不适合在安地种植,但父亲却用事实和行动打消了所有的疑虑。事实证明,安地的盆地小气候、仙源湖矿物质清泉和南山一带特有的微酸性土壤,这三项佛手栽培的天然资源甚至比赤松、罗店等传统佛手种植区更为优越,再加上父亲的种植经验,家里的佛手从一亩起步,栽种面积也逐年扩大,目前种了二十多亩。”在果园里,傅锦烈说起了往事,一脸幸福。
佛手重振雄风出路在创新
可以说,傅锦烈一家种植佛手的历程,折射了金华佛手产业的兴衰。他以2000年为例给记者算了笔账:当年佛手亩产值可达到三万多元,而当时水稻的亩产值不到千元。也就是在这年,由于全国佛手主产地广东、四川两地受到严重的冻害,造成当地佛手产量锐减。而两地为了完成医药公司的订单,到金华抢购佛手干切片,致使佛手干切片价格一路飙升,最高时一公斤竟卖到了360元。巨大的经济效益,引来了大批农户跟风种植。
但麻烦很快就来了,和几乎所有风光过后膨胀扩张的农产品一样,金华佛手出现了难卖问题。从2002年开始不过三四年的时间,佛手市场价格也一落千丈,从最高时鲜果每公斤40~60元跌至每公斤10元以下,最低为每公斤4元,佛手一度成为种植户的“伤心果”,很多农户都砍掉了佛手,改种苗木。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佛手种植户们都需要作出痛苦的抉择。“当时我还在部队服役,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整个佛手行业的惨淡景象,显然信心动摇了,我深知这些年父亲为了佛手付出了很多艰辛,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重要,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形势就会好起来的。”电话的另一头,傅锦烈这样宽慰父亲。在他的坚持下,父亲的心里也踏实多了,细心照料着二十多亩佛手园。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种佛手,虽然没有了以前那样丰厚的利润,但好在销路不愁,总算度过了最难捱的时光。
“待在部队固然好,可想到父亲这么大岁数了,还要管理佛手园,很辛苦,作为儿子,无论如何都要替父亲多担待一点,家里更需要我。说实在的,我对佛手产业今后的发展抱有信心,决心要把它作为一个事业来经营。”就这样,傅锦烈谢绝了部队领导的挽留,2008年,当了13年兵的他回到安地老家,协助父亲管理佛手园。
别看傅锦烈种植佛手只有短短的三四年时间,由于肯吃苦,肯钻研技术,很快,他便从一个“门外汉”转变为行家里手。
他说,金华佛手产业目前的困局,跟一些佛手种植户只看到眼前利益,在生产过程中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无序使用化肥、农药、果实膨大激素不无关系。“通过这种方法生产出的佛手看上去很光鲜,但由于含水分多,部分鲜果不到一周就开始腐烂,极大地败坏了金华佛手的名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1-15/1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