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洛阳“沙梨王”李应贤 黄土地里育“黄金”


 

洛阳“沙梨王”李应贤 黄土地里育“黄金”

“金珠果”喜丰收

“金珠果”创始人李应贤

“金珠果”创始人李应贤

  李应贤是谁?如果你走进洛宁县马店乡关庙村,村民会指着他所在的金珠果科普示范基地告诉你,“去那里找吧,人准在!”

  洛宁县的很多人都知道,培育出“金珠果”沙梨的李应贤,这些年带领乡亲们致了富。尤其是随着“金珠果”的热销,“关庙村”这个原不起眼的小地方,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退伍返乡 立志在农村开创事业

  李应贤1979年参军,三年后退伍返乡。回家时因为家庭条件差,他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暂居亲戚家里。贫困的生活环境,让李应贤萌发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上个世纪80年代,洛宁县曾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从外地引进了嫁接的红富士、新红星等优良苹果品种,使优质苹果一上市,就以不菲的价格占领了市场。这一现象激发了李应贤的灵感,他决心利用家乡丰富的野生沙梨资源,改良培育出新的优质野生沙梨品种。

  一个普通农民进行林果新品种的培育工作,李应贤面临着知识、技术、资金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困难。1985年,他首先承包了村里的25亩土地,把上山刨回来的几百棵野生沙梨树苗栽到了地里。

  就这样,带着致富梦想的李应贤,在洛宁县马店乡关庙村的北山上一呆就是11年。

  债台高筑 为梦想从不言弃

  有了致富目标后的李应贤,上山采来六七十种沙梨进行接穗。两年后,嫁接过的几十种沙梨树陆续结出了果实,李应贤逐一品尝,竟没有找到一颗理想的沙梨果。

  面对失败,李应贤没有消沉,他一方面通过电话和书信向林果专家求教,一方面躲进他的窑洞,从书本中寻求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砧穗组合新的嫁接方式。

  但是,果园资金问题却难坏了他。为筹到资金,他只好四处奔波,向朋友、同学、亲戚借钱,筹到四五万元,购买了农药、器具,拉回了施肥用的油饼等肥料。谁知果实成熟后,拿到郑州农科院进行化验,各项主要指标均不理想。

  债台高筑的李应贤仍然没有被失败击倒,他背上一兜干粮,跑到陕西省林果研究所,认真听专家讲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讲品种改良和培育的各种方法措施,最后鼓励他采用同砧异穗、异砧同穗,重新实验。

  回家后,李应贤又开始了新的摸索。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应贤在崤山深处采集沙梨标本时,发现崖畔上有几颗沙梨果实硕大,颜色金黄,味甜汁丰,清脆爽口,异于常梨。李应贤迫不及待地摘满一包,第二天就乘车直奔郑州农科院。检验结果表明,该梨的几项主要指标均位居所有沙梨之首。当时他兴奋得一蹦老高,差点晕过去。

  于是,李应贤把25亩果园里的梨树全部嫁接成了那个新品种沙梨,并给自己培养的新品种沙梨申请定名为“金珠果”。

  “金珠果”热销 李应贤情系乡亲

  “金珠果”投放市场后,以其个大、味鲜、品优的特点,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和果商,并于1994年获得国家专利。目前,李应贤培育的金珠果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并走出国门,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

  致富后的李应贤,随后又建起高标准金珠果示范基地,义务为县内外果农举办学习班,并先后向社会捐出近10万元资助下岗职工、贫困大学生。由他牵头成立的洛宁县金珠果协会,带动洛宁县推广金珠果种植面积1万多亩,帮助50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

  由于李应贤的不懈努力和社会贡献,他先后获得了“河南省劳动模范”、“双拥先进个人”、“爱心助学先进个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和“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那个与众不同的“响亮”称号——“沙梨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沙梨 嫁接 苹果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