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在H7N9禽流感疾病的诊断上,已经有规律可循,甚至有办法预防和控制。但是,秋冬时节的到来,再一次让养殖户绷紧了神经。因为对于养鸡行业来说,这个时候H7N9疫情容易反弹,不少养殖户又一次在疫情面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养鸡业深陷史上最长亏损期,持续低迷的行情令养殖户和养殖公司喘不过气。不少养殖户反映,他们对这一疫情是充满恐惧的,H7N9似乎是一个躲不开的话题。养殖户和养殖公司如何扭亏为盈,走出困境,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近日,记者走近开平市大沙镇几位养鸡专业户,发现他们在市场经济疲软、消费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有着自己独特的市场运作技巧。一些养殖户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1 农户
“利润低,不亏本已是万幸”
大沙镇风景优美,一直在走生态化发展的路子,农业并不是其支柱产业。不过,在大沙镇大沙村委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却是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所在。 该村虽然只有2000多人,但近50户人家依山傍水,充分利用田地和池塘,养猪、养鸡、养鱼。他们在增加自己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在不断壮大当地的农业发展 规模。
“我们大沙村有16户养鸡大户,平均年产50多万只鸡,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产生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发展农业致富。”大沙村委会大田墩村妇女主任梁秀香告诉记者。
近日的一个下午,记者走进大沙镇大田墩村,见到了该村的养殖户李新勇。李新勇说,自己只是一个养殖规模很小的养殖户,没有太多经验可谈。“自己 养的鸡不多,鸡场不上规模,也谈不上事业,养鸡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如今,李新勇的养鸡棚已经搭建了6个,鸡场面积达20多亩,平均出栏2万多 只。
李新勇是大沙本地人,2008年他在村里搭棚开始养鸡。仅搭建鸡棚当时就花了十几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压力可想而知。李新勇曾想过到 外面打工赚钱,但出于照顾家庭的缘故,他最后选择和家人在村里养鸡。那时,一只成鸡的市场价卖到了三四元/斤,他看到了养鸡的市场价值,于是坚持了下来, 很坚定地加入到了养鸡行业。
别看这位刚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还很年轻,聊起养鸡来却头头是道。已经有6年养鸡经验的他,可谓见证了市场行情的起起落落。采访当天,李新勇刚从外面回来,他说这几年就没有闲过,忙里忙外,挺累的,基本上没有时间休息。
李新勇和开平市一家大型养殖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肉鸡。他说,前几年养鸡还能赚到一些钱,现在不一样了,市场行情不好,特别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养殖户过得很困难。对于今年的生意情况,他说:“利润低,不亏本已是万幸。”
今年上半年,受到H7N9疫情的影响,李新勇遭受到了养鸡以来的第一次重创,肉鸡到了出栏的时候,养殖公司却迟迟没过来收购。等养殖公司来电话了,鸡棚的鸡已经多吃了一个星期的饲料。没办法,李新勇只能多垫付了三四万元。
“现在的生意都不好做,至于风险,做什么生意都是存在的。肉鸡养殖最大的风险就是疫病,有时候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自己要学会承受这种压力。”李新勇说,垫出去的几万元,不是公司赚了,也不是自己赚了,而是低迷的市场环境带来的成本代价。
2 分析
恢复“元气”,需要漫长的过程
李新勇所指的低迷,是H7N9疫情带来的深远影响。那段时间,开平市的养鸡行业遭遇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寒冬”。不少养殖户甜蜜地回忆 起,2005年,养鸡行业已经走出2004年禽流感的阴霾,鸡价报复性反弹。然而,今年的H7N9疫情却让很多养殖户感觉,“仿佛是在钢丝上行走”。
“H7N9疫情期间,真正感染疾病的肉鸡实际上是非常少的,但是经过媒体的大量报道,疫情对养鸡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消费者的信心受到重挫,不 敢吃鸡,也不敢逛禽类农贸市场了。”开平市恒丰农牧行负责人黄劲松认为,禽类市场经济的动摇,与舆论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无关系,“现在做肉鸡生意很难,每走 一步都很小心。”他说。
“现在经济大环境不是很理想,各行各业的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困难。种种迹象表明,整体经济不活跃的话,势必波及社会的消费能力。”开平市合民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智美认为,价格波动受经济杠杆调节的影响,市场环境才是影响禽类市场的主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9-27/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