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地瓜村官”王文克圆了村民致富梦


 

  辞高薪工作回乡带领村民种地瓜,去年产值8000多万

  为民办实事的基层党员

  13年前,年仅22岁的王文克大学毕业时,似乎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地瓜结下不解之缘。如今,这个土生土长的澄迈桥头镇沙土村青年自豪地对记者说,“我想我比很多人幸运,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因不忍心看着家乡万亩土地丢荒,村民创收艰难,2007年,王文克毅然放弃白领生活回乡种地瓜。6年后,沙土村村民种植的“桥沙地瓜”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从三四千元增至9千多元。而王文克,也被村民推选为沙土村党支部书记。记者 刘泽飞

“地瓜村官”王文克圆了村民致富梦

王文克和他的“桥沙地瓜”

  高薪白领有点“傻”

  放弃有房有车的都市生活,回家种植地瓜

  如果不是2007年毅然辞掉海口的工作,今天的王文克或许正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城市里领着一份不菲的薪水,过着有车有房的白领生活。在外人看来,王文克也算小有成就,但他却不这么想,“我觉得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事业,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真正的事业,应该不仅仅是有着一份喜欢,更是一份毫无怀疑的热爱,即使面对挑战也无怨无悔。”

  辞掉工作返回沙土村后,王文克与几名村民联合承包200亩荒地,种上了地瓜。“促使我萌生回家种地瓜的想法主要有三个:一是政府向来支持三农产业;二是城里人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第三,村里的沙土适合种植地瓜,具有富硒优势,品质出众,我相信能打开市场!”王文克说,一方面希望通过盘活村里闲置的土地做一番事业;另一方面,如果种地瓜效益不错,还能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桥沙地瓜”顶呱呱

  年产值达8000多万,村民个个年入近万元

  忆起回乡种地瓜之初面临的困难,王文克说,最大的困难是周围村民异样的眼光,“他们都觉得大学生应到大城市发展,回来种地是白白读了大学或是在外面混不下去。”在压力和质疑面前,王文克知道,只有成绩才最具说服力。2007年,王文克组织村民们首批种植的200亩地瓜获得丰收,纯收入达10多万元,这一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原本质疑王文克的村民也心动了,第二年,又有600多名村民加入种植队伍。2009年,种植地瓜的队伍增加至800多人。

  2009年5月,王文克成立了澄迈桥沙甘薯合作社,并将“桥沙地瓜”注册成商标。合作社专门为种植农户提供生产技术和产销一条龙服务,并在沙土村和东方市各建了一个种苗基地。有了稳定的种苗供应,农户种植地瓜的积极性大大增加。“截至去年年底,参与种植的农民达到1000多户,种植面积14000亩,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三四千元增至9千多元,不少村民家里盖起了新房。”王文克感慨,“我从农村走出去,没想到最后还是在农村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

  “地瓜村官”有远见

  要做地瓜产业“升级版”,开辟乡村旅游线路

  在王文克的运作下,“桥沙地瓜”从原来的0.6元/斤增加到8元/斤,经济效益猛增10倍,销售渠道也逐步扩大。如今,“桥沙地瓜”不仅在省内各市县设有销售点,还与杭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地超市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并和多家酒店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协议,甚至远销香港、韩国和日本等,实现了出口创汇。按照王文克的设计,地瓜产业也有“升级版”,村里将开辟一条以地瓜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在地瓜田里体验选苗、培土、浇水,享受种地瓜的乐趣。”

  过去的6年是沙土村巨变的6年,在王文克的一手推动下,沙土村的“地瓜事业”越做越红火,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滋润,王文克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2010年,对王文克来说充满喜悦,那一年,他全票当选沙土村党支部书记,“在别人眼里,书记是一个官,但在他眼中,更多的是一份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的责任。”

  如今,沙土村的村民对王文克早已没有质疑,更多的是打心眼敬佩这个有知识、有干劲、有担当的“地瓜村官”。村民告诉记者,在榜样的影响下,如今有更多从沙土村出去的大学生们,开始返乡创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苗 土地 萌生 甘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