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河北沧州市东光县:微型农场生态经 循环产业市场兴


 

河北沧州市东光县:微型农场生态经 循环产业市场兴

  沼渣可是“宝贝”。

刘书刚在葡萄棚里

“生态种植”能否成破解食品安全困局“良方”?

“生态种植”能否成破解食品安全困局“良方”?

  东光县南霞口镇一位农民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坚持“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建起自己的一个“微型生态农场”;黄骅市常郭镇西排村几年来尝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甜头,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从一个农民的坚守到一个村庄的“转型”,这些事例表明在目前的食品安全困局下,已经有人将目光对准了食品的源头――种植业和养殖业。那么,这种努力能成为破解食品安全困局的一剂“良方”吗?

  从“没人要”到“抢着要”,东光“微型农场”终尝甜头

  日前,记者在东光县南霞口镇东油周村见到51岁的刘书刚时,他正在自己“微型农场”的大棚里伺弄葡萄。

  这是刘书刚紧守河滩的10亩地。6年前他改造成一个“微型农场”:先是建起养猪场、沼气池,又搭起蔬菜大棚。他的思路是:以沼气池为核心,产生的沼液既可增肥又可灭虫,沼渣是特别好的肥料。这样便避免了使用农药和化肥。猪是用“笨办法”养的,是“生态猪”,不用买的饲料,而是用“农场”里生产的玉米、南瓜等喂。后来,“农场”里又利用沼气建了一个酿酒作坊,不是为了酿酒,而是为了要“酒糟”,那也是非常好的“饲料”。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得都挺好,但刘书刚还是在开始时遭遇到了困境,那就是市场的不认可。至今说起来刘书刚都“心有余悸”:咱的黄瓜摆到市场上,我往旁边一看,别说顾客了,就连我自己都觉得咱这份黄瓜真是“丑到家”了。人家那黄瓜又直、又大、又绿,摆在那里整整齐齐,再看咱这份,一个个弯弯钩钩,长得那叫一个难看……

  在亲友的帮助下,刘书刚坚持了下来。他说,直到去年过年的时候,他才算真正尝到了甜头。年前他卖了一批猪,价格比市面上贵了好多,但仍旧被抢光了。现在他农场里散养的土鸡80块钱一只,“还得看面子”;鸡蛋1.5元一个,“还总缺货”;“农场”里的韭菜等价格都比市面上高,但仍旧特别受欢迎。

  现在,刘书刚农场里主要的产品是葡萄,他正在尝试着间种蔬菜。如今他已经只需守在家里就行了,因为农场里出产的商品不用再出去卖就会有人上门来买。他正计划着扩大面积,增加品种,将自己的这份坚守坚持到底。

  黄骅一村庄建起“循环产业链”

  2009年,神华黄骅港务公司投资148万元资助黄骅市常郭镇西排村建设大型沼气站,260多户村民结束了用柴禾做饭烟熏火燎的历史。依托沼气站,该村的无公害种植、养殖产业渐成规模,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形成。在这条“一条龙”式的产业链带动下,这个农业村尝到了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业的甜头。

  在西排村,最引人注目的是村西头沼气站里矗立的几个大罐,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福堂说:“沼气站经过两期建设,现在有两大三小5个产气罐和1个储气罐,满负荷运行可生产1000立方气。”

  沼气带给这个村庄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上,更体现在该村的产业升级上。沼气站的运行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产气过程中产出的“废物”可都是菌蔬种植的“宝贝”,沼渣是上好的肥料,沼液能起到杀菌、抗病虫害的作用,有“生物农药”的美誉,这样种出来的蔬菜具有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的特性,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为促进菌蔬产业发展,2012年西排村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40多亩的食用菌果蔬批零市场。同时,为延长了菌蔬贮藏时间,修建了存储量为1000吨的保鲜库,可以有效调节菌蔬生产的淡旺季。村上还建起了养猪场,并且修建了沼气罐,猪的粪便“废物利用”,还放养着“生态鸡”,出产的鸡蛋“论枚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生态农业 黄瓜 葡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