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鄂托克旗:远程教育成牧民致富好帮手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8月25日电(记者王春霞 郝剑)革命,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扎克牧业小组牧民,被当地人誉为“远教路上的致富带头人。”这位土生土长的牧民,利用旗里创建的远程教育平台,走科技种养殖互补发展的路子,成为当地牧民中的养羊“新贵”,并引领一大批牧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革鄂托克旗:远程教育成牧民致富好帮手

革命向记者展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公羊羔羊。

旗里送来养羊“秘笈”

“如今,家里一只羊平均收入2000元,羊绒、羊肉不仅产量高,还能卖出好价钱!”革命翻开自家的养羊账本对记者说,脸上洋溢着笑。做了大半辈子的牧民,一提起“养羊”,革命感触至深。

革命种养殖致富经历了两个艰苦的8年。

1997年,革命从父亲手中接过4000多亩草场、80多只羊,开始以养殖为生。那时候,养羊靠传统草场放牧,就算天年好,雨水足,饲草料也难以自给自足,且单只羊羊肉、羊绒产量低,养殖规模小,收支难以持平。

“养羊都不够养家。”革命陷入长久困惑,这是他养羊的第一个8年。

2005年,一次农贸集市,革命迎来曙光!苏木镇里的农贸集市上远程教育车载流动大屏播放养殖节目,吸引了正在为养羊发愁的革命。他第一次听说,宁夏的羊可以下两茬羔,辽宁的羊“育肥再卖”比“整只售卖”利润更高......

然而,这些在今时今日被革命及当地众多牧民奉为“至宝”的养羊致富经验,在8年前却没有被牧民们认可。“我们父辈就是这么养的,电视里说的这些不可信。”

虽然心存疑虑,但革命把“电视里说的”放在了心上,并付诸行动!

“尝试了,也许会有改变。”报着试一试的心态,革命开始认真研究“两茬羔”技术,为了撑握人工受精方法,他找镇里的远程教育工作人员要来相关的光盘和书籍,亲自为羊配种。

第二年,革命家的第一批“二茬羊羔”呱呱落地。革命成为全旗嘎查村“两茬羔”养殖第一人!家里50多只母羊中,有十几只下了“二茬羔”,羊儿总数增长了3%,虽然数目不大,但看着羊舍里欢蹦乱跳的“二茬羊羔”,革命开始相信科学养殖方法。

革命想,如果家里的母羊有80%可以下“两茬羔”,那么他的羊儿增长速度就会比原来快一倍,几年之内就可以达到几百只。如何实现?革命又想到了农贸集市上“电视里说的”。

此时,革命已经成为旗里远程教育节目的忠实“粉丝”。

他摸清了旗里三级远教网络中党支部远程教育站点、流动播放车、远程教育广场等在苏木镇里的播放地点和每一次节目播放时间。革命每次都想办法搭熟人的 农用车走80多公里路进镇里“听课”。他习惯随身携带小本子,记下节目中介绍的种养殖新方法、新经验。在他心里,远程教育节目就是他实现“以羊养家”、打 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自家羊群成了“试验品”

为了发展羊群数量,革命开始在规模经营上动脑精。有了此前的“两茬羔”经验,他意识到,发展规模养殖,不能盲目,需要科学的养殖方法和成功的经验,甚至是“懂行人”手把手传授。

革命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嘎查里的干部们。几年前农贸集市上“电视里说的”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期待着旗里远程教育的干部们知道他的需求,再次带给他“幸运”。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旗里科技站 的科技员向他了解家里的养殖情况。电话的交谈内容,革命已不能完全清晰的记起。只是,又过了几天,远程教育干部们上了他家的门,那位旗里的科技员也随行, 看了他家的草场、羊种。他发现,这次旗里干部们带来的光盘、书籍材料和当地苏木乡镇的草场地质、水位、气候等相关,介绍的规模羊殖经验切合他家的种养殖条 件。

随着“两茬羔”技术的逐年成熟,到2008年,革命的羊群从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了300百多只。为发展规模养殖,“让更多羊儿有草吃”,革命开始学着“管理羊、经营羊”,把学到的“化分草场、轮流放牧,为养而种 、以种促养”等等新经验、新方法运用到实际养殖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苏木 山羊 羊肉 羔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