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鄂托克旗:远程教育成牧民致富好帮手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8-27  互联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8月25日电(记者王春霞 郝剑)革命,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扎克牧业小组牧民,被当地人誉为“远教路上的致富带头人。”这位土生土长的牧民,利用旗里创建的远程教育平台,走科技种养殖互补发展的路子,成为当地牧民中的养羊“新贵”,并引领一大批牧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革鄂托克旗:远程教育成牧民致富好帮手

革命向记者展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公羊羔羊。

旗里送来养羊“秘笈”

“如今,家里一只羊平均收入2000元,羊绒、羊肉不仅产量高,还能卖出好价钱!”革命翻开自家的养羊账本对记者说,脸上洋溢着笑。做了大半辈子的牧民,一提起“养羊”,革命感触至深。

革命种养殖致富经历了两个艰苦的8年。

1997年,革命从父亲手中接过4000多亩草场、80多只羊,开始以养殖为生。那时候,养羊靠传统草场放牧,就算天年好,雨水足,饲草料也难以自给自足,且单只羊羊肉、羊绒产量低,养殖规模小,收支难以持平。

“养羊都不够养家。”革命陷入长久困惑,这是他养羊的第一个8年。

2005年,一次农贸集市,革命迎来曙光!苏木镇里的农贸集市上远程教育车载流动大屏播放养殖节目,吸引了正在为养羊发愁的革命。他第一次听说,宁夏的羊可以下两茬羔,辽宁的羊“育肥再卖”比“整只售卖”利润更高......

然而,这些在今时今日被革命及当地众多牧民奉为“至宝”的养羊致富经验,在8年前却没有被牧民们认可。“我们父辈就是这么养的,电视里说的这些不可信。”

虽然心存疑虑,但革命把“电视里说的”放在了心上,并付诸行动!

“尝试了,也许会有改变。”报着试一试的心态,革命开始认真研究“两茬羔”技术,为了撑握人工受精方法,他找镇里的远程教育工作人员要来相关的光盘和书籍,亲自为羊配种。

第二年,革命家的第一批“二茬羊羔”呱呱落地。革命成为全旗嘎查村“两茬羔”养殖第一人!家里50多只母羊中,有十几只下了“二茬羔”,羊儿总数增长了3%,虽然数目不大,但看着羊舍里欢蹦乱跳的“二茬羊羔”,革命开始相信科学养殖方法。

革命想,如果家里的母羊有80%可以下“两茬羔”,那么他的羊儿增长速度就会比原来快一倍,几年之内就可以达到几百只。如何实现?革命又想到了农贸集市上“电视里说的”。

此时,革命已经成为旗里远程教育节目的忠实“粉丝”。

他摸清了旗里三级远教网络中党支部远程教育站点、流动播放车、远程教育广场等在苏木镇里的播放地点和每一次节目播放时间。革命每次都想办法搭熟人的 农用车走80多公里路进镇里“听课”。他习惯随身携带小本子,记下节目中介绍的种养殖新方法、新经验。在他心里,远程教育节目就是他实现“以羊养家”、打 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自家羊群成了“试验品”

为了发展羊群数量,革命开始在规模经营上动脑精。有了此前的“两茬羔”经验,他意识到,发展规模养殖,不能盲目,需要科学的养殖方法和成功的经验,甚至是“懂行人”手把手传授。

革命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嘎查里的干部们。几年前农贸集市上“电视里说的”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期待着旗里远程教育的干部们知道他的需求,再次带给他“幸运”。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旗里科技站 的科技员向他了解家里的养殖情况。电话的交谈内容,革命已不能完全清晰的记起。只是,又过了几天,远程教育干部们上了他家的门,那位旗里的科技员也随行, 看了他家的草场、羊种。他发现,这次旗里干部们带来的光盘、书籍材料和当地苏木乡镇的草场地质、水位、气候等相关,介绍的规模羊殖经验切合他家的种养殖条 件。

随着“两茬羔”技术的逐年成熟,到2008年,革命的羊群从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了300百多只。为发展规模养殖,“让更多羊儿有草吃”,革命开始学着“管理羊、经营羊”,把学到的“化分草场、轮流放牧,为养而种 、以种促养”等等新经验、新方法运用到实际养殖中。

他承包了自家附近的5000多亩草场,与自己的4360亩草场连片经营,建设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羊舍。并按照划区轮牧思路,将草场全部用 围栏划分成冬春放牧区、夏秋放牧区、接羔保育区、补播禁牧区、饲草料基地等9个片区,实行轮流放牧,每个片区放牧10天左右后转入下一个片区,保证草牧场 的修养生息,实现了增收致富与生态建设双赢。

按照旗里政府“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他利用自家牧场水位浅、地势平坦的资源优势,开发饲草料基地100余亩,购置了喷灌机、拖拉机等现代农业设施,实现种植、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

通过观看远程教育课件,他了解到被称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他毅然决定将自家的100亩种植基地全部改种紫花苜 蓿,并对部分山羊进行了紫花苜蓿饲喂实验。通过实验,饲喂了苜蓿后的山羊比饲喂普通饲草料的山羊体重增加了2公斤,每只羊至少可增收90元左右。他家的苜 蓿每年可以割三茬,亩产鲜草能达到5000公斤,饲草料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到2013年,革命的大羊总数稳定在700只,羊羔400只左右,年均养殖收入达50万元,位居全旗嘎查之首,成为嘎查村有名的养殖大户。

革命在他的第二个养殖8年里,把从远程教育平台学到的方法、经验,实践到自家羊群,他成功了。

后来,革命了解到,当年干部们上他家的门,为他送来“致富经验”,就是旗里远程教育流动服务队的服务雏形。

鄂托克旗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晓春告诉记者,为了创新远程教育服务模式,旗里除了在各苏木乡镇建立卫星、电信等112个远程教育站点外,于2010年正 式成立远程教育流动教学服务队,开展“科技服务、分类服务、上门服务”活动。在加强远程教育站点覆盖面、细化站点人员管理与考核的同时,推行“预约点播、 送学上门、流动教学、课件制作、手机党报”五项贴心服务。提供给牧民的远程教育节目不再是千篇一律,或是外地经验的照搬,而是和当地的地理、气候等实际地域种养殖情况和条件相结合,节目介绍的经验不仅看得懂,而且学得会、用得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鄂托克旗远程教育流动教学服务队已累计开展流动教学200多场次培训农牧民25000多人次,广场大屏播放远教节目280余天,40000余名城镇居民受益。

远程教育成了牧民致富的“好帮手”

革命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走科学种养殖道路,实现增收致富的事迹传开了。因为有了他的成功经验,嘎查村们对远程教育推广的种养殖“新方法,新路子”逐渐认同,纷纷开始“效仿”, 甚至请他当“老师”。

“20亩草场养一只羊”,结合多年的经验与远程教育的知识,革命总结出自家草场的恰当养殖比例。由于受草场面积所限,羊群的数目不宜过度发展,想提高收益,就得另寻良计。

他发现,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其它嘎查村的养殖户。

为提升牲畜单体质量,他从羊绒和羊肉质量上下功夫。经宣讲远程教育的干部引荐,他加入“绒山羊保种细化协会”,并与旗改良站加强联系,先对自家的 700多只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进行改良,最终使绒山羊平均产绒量达到了0.8公斤左右。并将所产公羔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公羊销售出去,价格比普通羔羊高出 了2-3倍。

同时,根据远程教育市场信息,他了解到乌珠穆沁羊体格大、肉质多、羔羊生长发育快等优势,又引进了乌珠穆沁羊,通过科学养殖,使乌珠穆沁羊单只产肉量高达40公斤左右。

“革命虽然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阿尔巴斯苏木镇党委副书记马希毕力格说,现在,当地养殖羊种均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主,革命的科学种养殖经验,从呼和陶勒盖嘎查推行到了全苏木镇,镇里200多户养殖户受到了他的影响。

2011年5月,旗委组织部将革命家作为远程教育延伸站点,安装了远教设备,革命家成为旗里远程教育旗级、镇级、嘎查村三级远程教育网络中的社区终 端站点之一。革命也成为站点“管理员”,承担起了远程教育各类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的宣传、推广等任务,带动其他牧民掀起了学远教、用远教的热 潮。

截至目前,革命家的远教站点已开展各类学习培训30多场次,参学牧民达800多人次。每人都掌握了1—2项科学种养殖技术,已有10余户牧民发展成为全旗农牧业科技示范户,3户牧民发展成为规模养殖示范户,使远程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好帮手。

“让党员群众“学”起来“看得见”,“用”起来“摸得着”。鄂托克旗委组织部长田生华说,旗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丰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 员干部素质、加强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群众科技致富等多个方面都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已初步形成横向链接、纵向延伸的远程教育网络格局,一下步, 旗里将更加科学的规划远程教育服务体系,让远程教育更好的服务农牧民。

据介绍,鄂托克旗推行“示范引领”模式,推进远程教育“学”与“用”的转化,已培育“学用标兵”180人,中心示范户200多户,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86家。

“畜种改良示范户、科普示范户,优秀乡土人才、优秀共产党员”,革命将摆放在柜子里的证书作了整理。革命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牧民,为了实现最初“养羊能够养家”,不断学习、尝试,是远程教育平台给他带来希望、指出明路。

然而,对于养羊,革命俨然是一位“专家”, 是远程教育平台培育起来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之一。呼和陶勒盖嘎查的乡亲们都把他奉为“带头人”,最“金贵”的人!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8-27/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