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中国鲟鱼之父”蓝泽桥的追“鲟”路


 

  提起蓝泽桥,湖北宜昌与他熟悉的人们会竖起大拇指:网箱养鱼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将鲟鱼养在家里,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致富;创新的天峡模式改变了农村面貌,为新农村建设添彩。这一切的背后,是他20年的追“鲟”路。

  网箱养鲟

  20年前,作为湖北省水产局机械化养鱼开发公司总经理兼华鄂鲟鱼业发展中心主任的蓝泽桥,首开鲟鱼濒危物种保护与产业化利用先河。蓝泽桥将网箱养鱼技术带到宜都清江,清江水质清澈,生态良好,很适于鲟鱼安家落户。蓝泽桥的到来,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蓝泽桥告诉记者,当时,一年一尾鲟鱼就可以赚几块钱,若能搞到一万条鲟鱼,一年就是几万块钱。农民一下子通过3到5年能够成为百万元户甚至千万元户。蓝泽桥带动了省内外数万农民在天然水域养鲟致富,形成的社会产值达20亿元以上。仅宜昌周边自然水域年产鲟鱼2万多吨,占全国总量的1/3。

  宜都清江沿岸的老百姓几乎是人人对蓝泽桥心存感激,把他视为恩人。库区农民致富了,但因一窝蜂开始往清江里建网箱,带来水质严重污染。鲟鱼养殖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产业,可任其发展又对环境有影响,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蓝泽桥思索着想找到一条解决之道。

  家里养鲟

  养鲟鱼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既能产业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蓝泽桥苦苦思考着。

  一次冬天的德国之行,蓝泽桥在一家小旅馆里的地下游泳池里游泳,发现水温是18度,而湖北井里水温也是18度,这正是鲟鱼全年适宜生长的温度。可不可以把江、河、湖、库传统养鱼方式“搬”上陆地,降到地下呢?为此,蓝泽桥和他的天峡公司历经10年的艰辛探索,自主创新发明了生态循环水工厂化养鲟模式,创建了鲟鱼产业博览园,并将其“搬”进农民家里,这就是天峡农家室内集约生态养鲟致富模式―天峡模式。

  在天峡公司“中华鲟苗种繁殖中心”,记者看到全生态、全封闭、全天候循环水工业化养殖模式和质量安全管理全程追溯体系,天峡养殖鲟鱼利用大气氧打造“古长江奔放式水流”循环处理养殖废水,日处理80次;利用太阳能和微生物、水生动植物互生原理及纳米技术合力净化养殖废水,变工业化高密度养鱼形成的“污染源”为套养、套种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的营养源;利用“液态氧、植物氧、空气氧”使养殖鲟鱼生长在富氧环境之中;利用地热资源调节养殖水温和室内气温保持理想状态。

  走进红花套镇渔洋溪村民卢武昌家,记者见到了卢家5口人。已近古稀的卢大爷告诉记者,他家在天峡公司指导帮助下,在建地上三层新房时配套建设了144平方米的地下室养鲟车间,一次养鲟200公斤,全家一年纯收入10万元。儿子以往外出打工一年也就挣一万多元,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全家生活就很好。

  天峡模式

  天峡模式在农家地下室实现鲟鱼生态养殖工业化,使失地农民、下岗员工、上岸渔民等致富不出门,自2011年以来,天峡模式在宜都市红花套镇33户农民家庭和房前屋后试验,天峡公司为其提供鱼苗、技术、饲料,回购产品,利用品牌渠道和鲟鱼精深加工技术储备延伸鲟鱼产业链,一体化推进鲟鱼产业,加快新农村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建设步伐。在150平方米的地下室可以年产鲟鱼10吨,年产值40万元,足不出户年利润10万元,1年左右收回养鲟观鲟设施的全部投资。较传统养殖技术省地99%,省水90%,省力90%……可以说,天峡模式找到了农民面临的“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组织形式坚持家庭经营制度,使农民与市场有机结合。

  天峡模式为粮食让地、让江湖碧水长流。让城镇化的农民自给自足,生活、生产、养子、养老四不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天峡公司“农家立体厂房博览园”与农民住房同步开发,建立健全新型市场主体,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将免税农业“变”增税工业,符合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十八大精神;符合国家“农业设施”、“工业标准厂房”及“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等多项建设用地政策。天峡农家立体厂房博览园项目一旦列入建设规划,将对我国解决新形势下“三农”问题起到一定示范作用,具有较强较广的实践意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品种 红花 套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