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蓝海飞:马山县农民致富路上的领头人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李彦龙)近日,记者从团马山县委了解到,该县返乡青年蓝海飞创办巴更养猪场,并带领全村农民走上致富路。

  马山县金钗镇位于南宁、河池、来宾三市交汇处,距离马山县城54公里,典型的大石山区地貌使得金钗镇的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与其 他人不同,年轻的蓝海飞选择回到交通闭塞的老家,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带动金钗人致富的中国梦。说起蓝海飞,马山本地和都安、忻城等周边地区养猪业内无人不 晓,大家除了羡慕,更多的还是敬佩。用金钗镇团委韦思思的话说:“因为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金钗镇的经济能人,更是金钗镇的致富领路人和践行科学 发展的典范。”

  金钗镇属于典型的大石山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海拔高、气候寒、土地贫瘠,大多是“望天田”,旱涝不保收。农村传统的产业是种植业,过去,农村 副业大多是靠劳务输出。出生在金钗镇龙塘村的蓝海飞,家中兄弟多、土地少,经济收入只能指望那可怜的人均六分地,家中常出现拮据状况。外出打工,是那时他 认为能改变贫穷的唯一出路。1993年,18岁的蓝海飞外出打工,期间,通过他勤恳踏实、认真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蓝海飞全面掌握 了家禽畜饲养技术,成为畜牧研究所养殖场的技术能手。1997年10月,蓝海飞放弃优厚的待遇,婉言拒绝了领导的加薪挽留,怀揣多年的积蓄,毅然回到生他 养他的故土。

  在金钗镇龙塘村巴更屯,他凑了10万元创办巴更养猪场,引进良种“桂科一号”母猪。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之前所学的技术和十多年的钻研,让 他的养猪场实现飞速发展,养猪场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3个。2012年底,养猪场存栏“桂洛克”母猪373头,公猪12头,年出栏仔猪9000多头,肉猪 1000多头,年销售收入350多万元,年纯收入30万元以上,出栏的仔猪销往南宁、来宾、柳州等地。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如今,他的巴更养猪场 集育种、生产、销售于一体,是全县有名的农村青年养殖示范基地和“农家课堂”。2012年,蓝海飞和村里几名党员成立了广西巴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动员群 众以土地流转、资金、技术等方式入股,将分散于各户的荒地集中起来,向上级申报建设养殖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发家 致富。

  先富不忘带动后富。过上富裕生活后,蓝海飞唱起了扶贫三部曲,从思想上、技能上、资金上为广大乡亲扶智、扶能、扶贫,带领全村贫困农户走上养猪 致富路,使养猪业成为龙塘村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2009年9月,他自掏腰包出资近3000元购买了一批科学养猪、养蚕的书籍,免费发放给种养户,他还在 自己家里开设养殖技术培训课堂,把多年积累的经验编成科普读物,全部无偿传授给乡亲们。蓝海飞把自家电话当作龙塘村24小时养猪技术服务热线随时接受群众 关于养猪技术的咨询,还亲自上门为养殖户答疑解难,对那些经济困难的农户或属于留守老人的养殖户,他通过赊销甚至免费赠送猪仔等方式帮扶。在他的帮扶下, 周边村屯已有86户村民养殖母猪共86头。

  近年来,在蓝海飞的带动下,养猪业成了龙塘村最具魅力的优势产业,全村有100多户农民走上养猪致富路,其中12位留守老人得到他的帮扶,开启了新的美好生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土地 劳务输出 气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