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安徽合肥:岭上追梦人


  “新站新区新生活”!

  “桃花千亿俏春风”!

  “岗集配套”树品牌!

  合肥开始“厚积薄发”了!

  心动不如行动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岭区百姓多年的期盼,也是岭区综合治理开发的重中之重。

  今年61岁的农民阮怀宽,家住长丰县岗集镇双庙村,以种植耐旱的瓜豆果蔬为生,对此体会颇深。“5年前,进村出村只有一条泥巴路,天气好的时候,勉强能开拖拉机,却不能运西瓜,路太颠了,还没出村,瓜就能颠破一半。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阮怀宽告诉记者,现在有了“村村通”,农民种植的瓜豆果蔬马上“升值”,一亩地平均一年能挣好几千元。

  和阮怀宽同村的胡良富,今年种了十几亩地的南瓜,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这玩意儿,烂在地里,堆在家里,一分钱不值,送到这里,就是个宝贝疙瘩。”胡良富指着刚刚运到民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出售的一车南瓜对记者说,南瓜送到这里,一斤可卖到5毛5分钱,一亩地产值就在2000元以上,而且,南瓜地里套种的玉米,还能另外卖钱。“上半年种瓜,下半年种菜,我一年收入五六万元,比孩子们在外打工挣钱还多哩!”

  自2005年起,合肥市又在肥东、肥西两县首先开展“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兴修试点工作,2006年在全市全面展开。2010年年底,全市“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完成投资约10亿元,建成通村水泥路3346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全市1016个行政村,村村都通水泥(沥青)路。

  路修通了,农产品变成了商品,岭区农民打开了致富之门。

  与此同时,合肥市始终把“治水”作为分水岭治理开发的重点,采取筑坝拦水、挖塘建水库蓄水、兴建水利工程引水、打井建泵站提水、使用节水“五水”并举,竭力“把水留住”。

  通过实施“把水留住”工程,合肥市江淮分水岭地区受制于旱的现状得到明显好转。“比如,长丰县杜集乡、肥东县白龙镇三级以上提水地区,过去十年九旱,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旱涝保收。2002年合肥遭遇特大旱灾,我市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基本上实现丰产丰收。”合肥市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李祥说。

  长丰的草莓,肥西的苗木,肥东的农产品加工,巢湖的畜禽水产养殖,庐江的稻米,庐阳区三十岗的西瓜,包河区大圩镇的葡萄……

  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认定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390个,专业村已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3以上,全市亿元专业村发展到52个,全市涉农商标注册4578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商标124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南瓜 西瓜 森林 农民人均纯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