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贵州岑巩:2位“90后”青年的返乡创业之路


 

贵州岑巩:2位“90后”青年的返乡创业之路(图:1)

  受“管道的故事”激励,两名外出打工的“90后”青年,相约返乡创业,在党委政府和双方父母的支持帮助下,承包荒山实施创业“千日计划”,先期流转荒山300余亩,建起了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园,采取“以短养长”的多种经营模式。

  目前,300亩荒山已变成金山银山摆在世人眼前,预计产值达到80余万元,新生代青年农民创业的故事,已在当地成为一个美丽动人的佳话。

  思路决定出路  16岁萌生创业梦

贵州岑巩:2位“90后”青年的返乡创业之路(图:2)

  1991年出生的高德敏,是岑巩县羊桥土家族自治乡高冲村上冲组农民。

  16岁那年,他顺利升入高中二年级读书。此时他感觉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现实脱离,又从网络上得知一些大学生甚至是名牌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对他冲击很大。

  “既然我家那么贫穷,苦苦读书出来也没什么前途,还会给家庭造成一扒拉负担,那又何苦呢?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好。”

  高德敏想到就做,尽管父母强烈反对,高德敏还是中止了高中学习,随南下大军涌向沿海发达城市打工挣钱。

  2007年6月,他来到广东佛山一家食品厂打工,没日没夜拼命干,两个月下来领了1050元工资,买下一个手机花去1500多元,还欠下工友450元。

  由于高德敏知识技术不足,老板很是瞧不起他,总是让他干最苦最累的粗活,劳动强度大,又没多少收益,这对他又是一个刺激。

  “为什么要去给别人打工呢?”受尽委屈的高德敏有了自己当老板的想法,他开始花钱买书看。

  先从成功学看起,延伸到管理学,高德敏的思想观念开始起了巨大变化。

  “《富爸爸穷爸爸》、《思路决定出路》、《我贫穷我奋斗》这几本书对我触动很大,它改变我当初追求财富的观念,是促使我从梦想走向现实的思想动力。”高德敏说。

  仅打工两月,高德敏就返回家乡,走进父亲的小农场,开始进行漫长的创业求富实验。

  人生  要“管道”不要“水桶”

  打工期间,高德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山村,有两位年轻人,是堂兄弟,一个叫柏波罗,一个叫布鲁诺,都是雄心勃勃的人,梦想有一天成为最富有的人。

  一天,他们的机遇来了,他俩同时被村里聘请为挑水工,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里广场的蓄水池里去。开始两人都是用水桶挑,但后来柏波罗却没有坚持这样做,而是想到用最好的办法铺管引水。

  开始,布鲁诺的办法很奏效,他很快成了富翁。而柏波罗的日子过得艰难困苦,遭人嘲笑,但他坚持用一部分时间来铺设管道,用一部分时间提水来维持生计。

  后来,管道完工,柏波罗就不用再提水桶了。流入村子的水越多,流入柏波罗口袋里的钱也越多。而布鲁诺却失去了工作,老境颓唐的他却要面临穷困潦倒的日子。

  这就是著名的“管道的故事”。

贵州岑巩:2位“90后”青年的返乡创业之路(图:3)

  这个故事对高德敏触动很大,他说,打工,就好比提桶;创业,就好比“管道”建设。

  高德敏决定他今后的创业,要“管道”,不要“水桶”。

  “井”“塘”牵连  实施“千日计划”

  高德敏有一位“铁哥”叫杨超,他俩是初中同学,同年出生,都是农村单亲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意气相投,同病相怜,相约“打老庚”(农村结拜兄弟)。

  14岁那年,因父母离异,家庭贫困,杨超辍学南下打工。

  16岁的高德敏,由于家庭贫困,感到读书出路不大,高二辍学外出打工,途中萌生创业梦,邀请杨超加盟,得到杨超响应。

  从2008年起,不到18岁的两名“90后”青年,怀揣创业激情与梦想,回到家乡创业,先后养殖过野鸡,种植过中药材、西瓜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西瓜 生态农业 萌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