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泸州苦笋成新欢 错季与肉价一般


 

泸州苦笋成新欢 错季与肉价一般

陈隆海(左)指导群众采挖竹笋

  4月8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龙古村一社看到:翠竹林立,一根根粗壮的苦竹笋破土而出。周围不少农民慕名前来学习观摩,村民王华权忙碌着采挖竹笋,脸上写满了笑意。“利用覆盖科技,苦竹笋提前上市两个月时间,最早每斤卖到肉价钱。这得益于退休干部陈隆海的手把手的指导。”

  很难相信村民感谢的陈隆海就在笔者眼前:衣着朴素,裤角、鞋子沾满黄泥。纳溪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赖大兵介绍说,老陈是纳溪区林业局退休干部,从事林业科技工作20多时间,曾担任纳溪区翠园竹业合作社技术部长,纳溪区科技协会副会长,2012年8月退休。他在工作期间年年被评优秀,退休后闲不住,总想继续利用自己学到的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退休后就回到打古镇农村老家。

  “浙江科技培育雷竹笋用林取得成功,值得借鉴并用于当地苦竹笋培育。”陈隆海在工作期间一次浙江考察之行,深受启发。他说,苦竹笋具有清热、除湿、利尿、明目等功效,是无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不仅价格高,而且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打古镇种植苦竹笋的历史悠久,许多农民都在退耕还林地种植苦竹,在纳溪区苦竹面积最大。凭着数十年的林业经验,陈隆海坚信将雷竹的培育方法“嫁接”到苦竹上来定有所作为。

  陈隆海在退休两年前,就利用积累和外出学到的技术,结合当地实际,着手开展覆盖保温技术,提早苦竹笋发笋期,提高产量。但在培育过程中,陈隆海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退休后,针对遇到的技术难题,先后两次专程到浙江和泸州叙永学习笋竹覆盖保温、防虫等技术,并将掌握的技术用于指导群众发展,收到较好成效,使苦竹发笋期提前两个月时间。

  笔者走进苦竹林,感到厚厚的覆盖层又松又软,一根根嫩绿的竹笋破土而出。“要不是前期干旱的影响,竹笋肯定又早又多。”陈隆海说,用稻草、糖壳等覆盖保温效果才好,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肥料用的全部有机肥,防虫是黑光灯,覆盖的土地要轮流......谈起“错季”苦竹笋的培育理论和实践,陈隆海说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最早时的苦竹笋每斤卖15元,现在已经挖了几茬了。”正在忙碌着采挖苦竹笋的村民王华权,采笋的工具不专业,显得有些笨拙,脸上却掩饰不住喜悦。“按斤每5元计算,预计每亩产3000斤,每亩苦竹林收入1.5万元,明年将规模扩大一倍增加到6亩。”

  “还要不断完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产量。”谈起今后“错季”苦竹笋的发展思路,陈隆海说,苦竹笋的培育讲究技术和管理,由于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每个家庭不宜多种,要精耕细作、科技兴竹。建议政府引导农民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并在深加工上作考虑,有效提高附加值,更好地促进林农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苦竹 林业 雷竹 竹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