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不起眼的“土豆豆”摇身一变成致富“金蛋蛋”


以“市场为导向、增收为核心、三品为抓手”做大马铃薯产业

不起眼的“土豆豆”摇身一变成致富“金蛋蛋”

  内容提要: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马铃薯脱贫工程,帮助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取得显著效果,马铃薯逐步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省马 铃薯发展逐步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标准化、规模化、品质化转变,在8月6日召开的全省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秋种工作会上透露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如“费乌瑞它”“中薯三号”和“黑美人”等优质特色早熟品种,通过打时间差、季节差,在中低海拔区产生了很好的比较效益,种植农户亩收 益在3200元以上,远远超过水稻等大季作物,对贫困农户的增产增收作用明显,成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使我省脱毒马铃薯产业实现了单季向多季、 常规向特色、晚熟向早熟的转变,由单一粮食型向粮菜兼用型和优质特色鲜食型转变、由马铃薯大省向马铃薯强省转变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 来,我省围绕年初确定的“全年完成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生产1500万粒,项目县完成扩繁一级原种2000亩、扩繁二级原种1万亩,生产一级种薯和大田优质种 植16万亩,为160万亩优质薯种提供种薯保障”的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扶贫生物技术基地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900多万粒,已超额完成春 季生产任务;二是种薯扩繁基地县已完成一级原种扩繁1213亩,占全年任务的52.7%;二级原种扩繁完成5902亩,占全年任务的51.3%;三是一级 种扩繁和大田优质薯种植已完成12.6万亩,占全年任务的73.3%,为全省完成大田种植160万亩提供优质种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按照突出 重点,破解难点,强化关键点的思路,加快把脱毒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我省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马铃薯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实践证明,发展脱毒马铃薯扶贫产业,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充分展现了对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就我省而言,大力发展马 铃薯产业,对于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马铃薯产业是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和增收的重要产业。全国592个扶贫重点县90%是马 铃薯主产区,在我省从海拔148米到2900米均有马铃薯种植,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超过1000万亩,是继玉米、水稻过后的第三大农作物。我省近1/5的 贫困人口,以马铃薯作为直接、间接经济收入或口粮的主要来源。为此,省扶贫办逐步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如“费 乌瑞它”“中薯三号”和“黑美人”等优质特色早熟品种,通过打时间差、季节差,在中低海拔区产生了很好的比较效益,种植农户亩收益在3200元以上,成为 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第二,马铃薯产业是调整扶贫产业结构最有效的产业。我省马铃薯在面积上与内蒙、甘肃排名全国前三,但单产水平低,2011年 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平均单产水平为1584斤/亩,全国单产排名仅为20位(数据摘自2011年贵州农情统计)。造成我省马铃薯平均单产低,最关键的原因 是没有解决种植习惯、良种良法推广、市场取向三大问题。目前我省常规晚熟品种春种一季,按1000万亩、0.6元/斤计,产值约100亿元左右。推广使用 优质特色早熟多季品种后,按300万亩、0.8~0.9元/斤计,产值就可以达到110亿元以上。第三,马铃薯产业是深入推进山地农业扶贫开发的重要产 业。我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乌蒙山、大娄山等“六山”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且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典型喀斯特山区省份,发展脱毒马铃薯产业是提高土地产出比、加快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第四,马铃薯产业是提高我省产 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在区位优势上,我省地处西南交通枢纽,是西北、西南各省陆路、出海的必经通道,距我国马铃薯鲜薯消费量最大的 东南沿海市场及东南亚各国较近,因此,我省马铃薯不仅覆盖长江以南,甚至还销售到东南亚,市场需求量很大。在自然气候条件上,我省海拔气候独特,可全年种 植马铃薯。因此,全省扶贫系统要大力发展早熟和特色优质品种,逐步减少晚熟品种面积,提高我省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使马铃薯产业在扶贫开发 中发挥重要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品种 原种 粮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