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闯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新路子


   按照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田东县贫困人口14.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9%,相对原实行的1196元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数比2011年增加了 9.74万人。剩余贫困人口居住更加分散,要使这部分人摆脱贫困,成本将更高。从全县贫困人口分布来看,41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人口6.16万人,但非重 点贫困村贫困人口约8.47万人,非贫困村将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薄弱地带。

   (二)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全县贫困村大多分布在南部大石山区和北部山区,石漠化面积约2.65万公顷,占贫困村总面积的51.58%,石漠化导致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干旱、洪涝等自 然灾害频发,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均耕地仅0.51亩,耕地质量不高,土壤肥力较差,主要靠人力锄挖;道路遥远艰难,对外经济交往少,产业开发难度较大。

   (三)贫困人口整体素质不高

   贫困村87.67%劳动力的学历水平都在初中以下,部分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或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等途径大量流失;外出务工人员虽然经过 劳动保障部门的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农民掌握技能系统性不够,大多没有真正掌握实用技术,只能从事一些报酬较低的体力劳动,稳定就业率低,竞争能力 弱,制约了扶贫开发的进程。

   (四)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产业扶贫作用巨大。但目前,田东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1家,其中仅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企业5家、市级企业5家,企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有限,不少贫困群众收入仍然依赖简单种养业,农产品多以出售原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制约而增收有限。县内务工就业岗位容量小、可选择范围少、工资收入偏低,因此,工业企业对扶贫的支持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致贫返贫因素复杂

   随着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及产业扶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等政策的实施,许多原本生活在边远山区、贫瘠地区的贫困人口逐渐摆 脱了贫困,这使得区域性的自然条件已经不再是导致贫困的惟一重要因素,而教育投入、人力资本、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等,已经逐步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致贫返贫因素逐步向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发展能力的贫困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脱贫依赖心理严重

   一些农民“等靠要”心理严重,认为扶贫开发就是“政府给钱,要我脱贫”,有些农民“种粮为吃饭,养猪为过年”,安于现状,这些心理制约了贫困农民自我发展、加速发展。

   争做新一轮扶贫开发先行县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田东县要紧紧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机遇,深度拓展“五篇文章”,深入破解“五大问题”,争做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先行县。

   一是提振信心,换脑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时间跨度长,最怕的是畏难心理。多年来全县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攻坚成果,这是广大干部群众信心百倍、继续 前行的基础。中央、自治区和百色市高度重视田东县扶贫工作。田东县正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目前正制定《“甩帽子”行动方案》及10 个配套的子方案,确保新一轮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二是持续增收,增票子。田东县正围绕破解“五大问题”实施方案圈定的159个建设项目,加大投资力度,集中力量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 难、住房难等基本民生问题,注重提高贫困农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全县以实施农民“万元增收工程”、“万元河谷”、 “农业龙头企业”、“一村一品示范村”为抓手,推动6大农业园区建设,变一家一户小产业的扶持为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的扶持,真正建立起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 致富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改革创新,闯路子。田东县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特色农业,为新一轮扶贫开 发注入活力和动力。同时,注重构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大格局,在全县开展生态、产业、教育、就业、金融、科技、项目、社会、保障等10大扶贫工作,形成新一 轮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甘蔗 竞争能力 石漠化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