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闯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新路子


   田东县是广西西南部一个地处大石山区的人口中等县,这里石山连片,生态环境脆弱。我在田东工作了11年,见证了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巨变。借田东成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之机,我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科学扶贫开发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研。

   十年扶贫开发 做法及成效

   总的看,田东的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扶贫目标上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发展富民转变,在扶贫形式上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在帮扶模式上由党政主导向多方共帮共扶转变,在服务方式上由“群众跑腿”向“干部上门”转变。有5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两五”成了科学扶贫开发重头戏

   “两五”即做好发展特色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篇文章”,破解山区扶贫脱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群众住房、教育、医疗“五大问题”。

   经过努力,田东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全区27个重点园区之一。新亚东物流、广西超大等14家物流企业进驻田东后现代物流中心。竹子、甘蔗、蔬菜、水果、生猪、 家禽等6大10亿元特色产业初步形成。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97.6亿元,是2007年的2.8倍;财政收入13.1亿元,是2007年的2.09 倍。田东是广西2011年惟一新增的西部百强县。

   同时,田东把破解“五大问题”作为“十二五”时期开局的大事,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5414元,从2007年排在广西第三十三位跃进到第十位。

   (二)“两联”推动了服务群众向纵深发展

   我们注重在“联动攻坚、联网服务”上下功夫,建立了“农事村办”制度,“群众一动嘴,干部来跑腿”。2011年初,为解决乡镇七站八所各自为政的弊病,田 东将乡镇机关、站所干部资源重新整合,组建“一办三中心”,即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产业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和政策法律服务中心,统一调配干部,充实到 “农事村办”服务站,把公共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田东县还建立了“民情110”网络服务群众新平台,群众的要求迅速得到受理。

   (三)“两改”突破了“三农”发展的瓶颈

   田东县作为全国惟一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先后设立了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了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室,特别是成为全国第 一个农村信用信息系统覆盖全部农户的县,为农民得到金融支持走出了一条“破冰之旅”。2011年,涉农贷款余额为35.31亿元,比2008年增长 106.3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使农民拥有了资源和资本。经过3年多改革,全县确权发证率92%,确权到户率86.57%。

   (四)“两山”增强了农民持续发展的后劲

   扶贫开发要到户到人,但一家一户难以实施产业性项目。从田东多年扶贫的情况看,产业帮扶的成效是最好的。田东县从2007年起实施“山上竹海,山下蔗海” 的扶贫产业发展战略,利用政府和企业补贴种苗、护理费用和保价收购的方式,发展“农户+甘蔗+糖厂+纸厂”、“农户+竹子+纸厂”模式。目前,全县种植竹 子28万亩,竹农3.2万户,年产竹子50多万吨,全由本地企业保价收购,农民每户年收入6000多元;种植甘蔗40万亩,农户年均收入达1.41万元, 创历史新高。特别是每年以5万亩速度发展竹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7%,比2007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五)“两个保障”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田东县是广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县。2011年,县财政出资1096.71万元帮助农民代缴新农合参合费,36.6万农民免费 参保。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部覆盖到村,农民参保率达到90.2%。4年来,全县共支付社保资金4359.91万元。这两项保障性措施,避免了农民 因病掉入贫困“陷阱”。

   扶贫开发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历史、自然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田东县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贫困人口比重依然较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甘蔗 竞争能力 石漠化 耕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