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广西全州县:“80后”养殖户诠释新型农民形象


  勤劳朴实,忍辱负重;保守短视,拒绝冒险……这些词一度是刻在我国广大农民身上的标签。然而,随着“50后”、“60后”两代农民的逐渐老去,“80后”甚至“90后”中的一大部分人开始成为农民中的主力军。这些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农民,他们一方面继承了父辈的勤劳朴实、忍辱负重等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满足于机械重复的单调生活,他们有发财致富的梦想,敢于创造和追求新的生活。

  5月18日,记者在全州县黄沙河镇黄岗村委图田头村,遇到了这样一位“80后”新型农民。

  他要成为广西第一果子狸养殖大户

  5月18日下午3时,火辣的阳光炙烤着全州县黄沙河镇黄岗村委图田头村,田间刚插下不久的禾苗在烈日下有些蔫了。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没有一丝风,热浪裹着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泥土味,从下往上刺激着人的鼻子和皮肤。但唐松宁似乎并没受到炎热天气的干扰,站在烈日下,认真地指挥着他请来的雇工搭建承载着他梦想的果子狸养殖基地。

  “欢迎来基地参观。”今年25岁的唐松宁微笑中透露着自信。一件蓝色的没有皱褶的休闲衬衣恰到好处地扎在裤腰中――― 尽管胸前背后已被汗水湿透了一大块,黑色笔挺的休闲西裤则让他原本挺拔的身材多了一份英气,脚上的棕色休闲皮鞋油光发亮,见不到一丝灰尘。

  “怎么,看我这一身不像一个农民吧?我不干体力活时都是这样穿的。”见记者有些好奇地打量着他,唐松宁笑着说,语气中没有丝毫羞涩。“农民现在也需要包装,外表形象就是其中一部分。”

  “这是我买的地,准备建一个果子狸养殖基地。”唐松宁指着眼前正在修建中的基地说。据他介绍,目前他已养了360多头果子狸,由于原来的场地比较窄,同时他也准备扩大果子狸的养殖规模,便着手扩建基地,计划发展成为广西第一果子狸养殖大户。然而,在此之前,唐松宁的命运却并非跟养殖联系在一起。

  昔日军人“变身”村里致富带头人

  8年前,在父亲的安排下,唐松宁梦想着通过当兵这条路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读了两年普通军校的唐松宁最终还是和村里其他没有上大学的伙伴命运一样――― 成了众多打工者中的一员。“一个月收入还不到2000元,属于‘月光族’。”唐松宁回忆说。看到身边的青年最终一个个又回到农村结婚生子,重复着他们父辈一代的生活时,唐松宁仿佛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尽头。

  2007年回老家过年的一次偶然经历,让唐松宁与特种养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天,他跟朋友在市场上闲逛时,得知隔壁村的一个农民养了600多只竹鼠因销路不好,愿意低价处理。唐松宁忽然记起他曾在网上看到很多求购竹鼠的信息,隐约觉得自己找到了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 在农村搞野生动物养殖。

  有了想法,但手中没有资金,唐松宁便向父亲借1万元做本钱,但父亲觉得他这个儿子头脑有些发热,人家竹鼠卖不出去,唐松宁却还要去接手。最终保守的父亲拗不过儿子,借给唐松宁3000元。唐松宁就用这3000元把隔壁村那位没有销路农民的600多只竹鼠全买了过来,通过网络联系了买家,以高价卖了出去,没想到一下子净赚了10万多元。尝到甜头的唐松宁越发觉得自己养殖竹鼠的想法是对的。他不再外出打工,着手在家建起了竹鼠养殖场。

  “当时我不懂技术,买回来的种苗很多都死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一边摸索养殖技术,一边查阅有关资料,还多次到河南以及长沙、玉林等地求教。经过精心的饲养和管理,这些曾经在山上活蹦乱跳的动物还真被他养成功了。

  之后,他开始让这些动物自己繁殖,最多的时候养殖竹鼠2000多只,一年下来净赚30多万元。“通过4年多的实践与摸索,我对养殖野生动物的信心更足了!”唐松宁说。

  在壮大规模、发家致富的同时,唐松宁以“发展、扶持、共富”为目标,除了无私地把自己的科技成果推向社会外,还在全县发展了60多家小养殖户,给他们提供幼种,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最主要的是帮他们打开销路,让他们放心养殖,没有后顾之忧。

  不断追求,诠释新型农民形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养殖基地 野生动物 重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