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沿海的小渔村,村民们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但在这个小渔村里家喻户晓的,却是一个浙江省在陆地上水产养殖的顶尖高手。
记者:认识陈文龙吗?
村民:认识,认识。
村民:搞养殖的。
村民:陈文龙是搞养殖的,我也是搞养殖的。
这个人就是陈文龙,今年53岁。他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每亩的净利润在浙江省范围内是最高的。
陈文龙:一亩地的收入可以买辆小轿车,小轿车也有豪华的,好的小轿车买不起。宝马,一百多万,十万八万是可以的,好的买不起,十万八万的肯定买得起。
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每亩的净利润一般在几千元,最多不会超过一万元,而陈文龙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净利润却可以达到11万元,创造了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陈文龙在村里家喻户晓,不仅仅是因为他亩产的高利润,更是因为他不爱搭帮凑伙、喜欢独来独往的个性。
王安宁:我觉得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人家没有的东西他喜欢做。
就是因为这种不一样,陈文龙在搞养殖的20多年里,只要他愿意做,就从来就没赔过钱。如果说陈文龙到底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大家肯定会提起2002年的那次土地招标会。
2002年,小沙镇计划把11个村的600亩土地承包出去,然后由承包者投资,改造成池塘,发展陆地水产养殖。
张和平:产业结构调整,镇里商量之后,向外面贴了一个公告,把全镇的人,有技术的人,来承包。
春节之前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小沙镇政府举办招标会,把600亩土地正式对外承包。会场内外,人们的话题都集中在了陈文龙身上,并且很快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一派认为陈文龙肯定会来争取承包这600亩土地,因为他是当时镇里最大的养殖户,另一派说陈文龙肯定不会来,因为这个人做事情向来都是与众不同。两种观点都有依据。当时陈文龙做的还不像现在这样大,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呢?
陈文龙是土生土长的小沙镇毛峙村人,和父辈们一样,十几岁时就出海打渔,1983年,陈文龙出海捕鱼时遭遇风浪,渔船被毁。他干脆就放弃了出海,到岸上搞起了养殖,无意间成了小沙镇陆地水产养殖的第一人。当年,陈文龙养了300亩中国对虾,一年就赚到了三万七千元钱。
陈文龙:这时候的三万七千元,和现在的不一样了,比现在的三百万还多呢。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看不到钱,都是十元十元的,没有五十元的。
在万元户还很稀罕的年代,一个毛头小伙一年赚了三万多元钱,这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并纷纷效仿,在之后的几年当中,上岸搞养殖的人越来越多。
陈文龙:捕鱼的人不捕了,我要搞养殖,你要搞养殖,增加到60人。
在镇上有六、七十个人开始上岸养殖中国对虾的时候,陈文龙却不干了,他跑到到附近乡镇的农场做工去了。
1992年,我国沿海普遍养起了对虾,养殖规模和产量达到了世界首位,就在对虾人工养殖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场对虾病害席卷全国。
周晨光:1992年对虾白斑病暴发以来,可以说中国的对虾养殖受到严重打击。
陈文龙:几乎全部死光了,包括海南、浙江、福建、江苏,全部死了。
小沙镇的养殖户也未能幸免。到了1993年,没有人敢再承包池塘养虾,就在别人纷纷退出的时候,陈文龙却杀了个回马枪,出人意料地重新承包下村里所有的池塘搞起了混养。
陈文龙:文蛤、水白虾,长毛对虾,梭子蟹,四五种。
记者:当时不是全国性的虾病吗?
陈文龙:虾不一样的,中国对虾生病了,比如南美白对虾不会生病的。
就在大家都不敢搞养殖的那一年,陈文龙凭借混养的方式,每亩池塘的净利润达到了5000元。
陈文龙:1993年的时候,我的钱赚得不得了不得了的,我1993年的钱赚得最多了,那时候我赚的钱,在定海的房子买了好几套啊。
就是陈文龙的这种性格,让人觉得他为人处事总是与众不同,甚至出人意料,这次600亩土地他是否要承包,人们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2002年初,招标会就在这个会议室举办,30多个养殖户参与竞标。正如一些人所预料的那样,陈文龙并没有出现在会场。
张和平:我们把承包的具体情况给他们讲明白,承包几年,承包费是怎么交。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5-08/1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