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扶贫催开致富花 永靖县扶贫开发纪实


   扶贫催开致富花

   ——永靖县扶贫开发纪实

  本报记者尹始学通讯员张立红

  今年,永靖县再次被列为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该县东西山区的11个乡镇是全县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地方。“旱、苦、少、缺、穷”是这里基本的特征。山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日前,记者走进东西山区,只见东山百合遍地栽,西山山头地膜白,黄河之水山上来,村村通上水泥路,家家养殖种植忙,户户争先奔小康!

  近年来,永靖县把扶贫开发工作做为全县重头戏来唱,不断加大贫困山区政策扶持力度,使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扶贫开发取得了喜人成绩。去年该县共争取到各类扶贫项目资金4228.01万元,比上年增加901多万元,为全县山区道路、种植、劳务培训等多个方面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稳步推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

   易地搬迁暖民心

  在坪沟乡罗家沟易地扶贫搬迁点,只见一层层水平梯田蜿蜒盘旋,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整齐规范,一条水泥路向远处伸展,一条输水管道从山沟里分支,伸向每一块田地。山底下是一株株的核桃和花椒苗木,山腰里是连片的地膜玉米,呈现出勃勃生机。谁会相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就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罗家沟的一切全变了,荒坡变成了平地,荒滩上建起了新房,住宅区巷道平坦通畅,商店、学校、卫生室、文化室、村委会等场所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个崭新的村庄呼之欲出。今日的罗家沟电通、水通、路也通,群众的住房难、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六难”基本得到解决。目前,已有183户贫困群众入住新居,90户群众正加紧修建,预计在今年5月底可全部建成入住。村民孔令善说,他搬下来后,每人分了8分水浇地,去年全部种了地膜玉米,产量不错。他因腰腿有些残疾,干不了重活,就盖了几间房,做起了小卖部的生意。他相信随着入住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会好起来。

  2010年以来,该县确定10个安置点,通过本乡镇搬迁、跨乡镇搬迁、城镇搬迁三种方式,重点对东西山区10个乡(镇)总户数在15户以下、扶贫难度较大的村社整体实施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目前,共整合项目资金近1亿元,整体撤并10户以下的社或自然村82个,累计在10个搬迁安置点整社搬迁山区贫困群众779户、3510人。

  新农村建设变面貌

  岘塬镇刘家村,平直的水泥路非常干净,连着每户村民的家门口,四通八达,走进村子里,一模一样的巷道,整齐规范的人家,都像是从一处复制而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新鲜、那么的舒畅。

  有两首群众自编的打油诗,充分表达了农民群众在实施新农村建设前后的不同感受。建设前“走路不慎闪腰,雨天经常摔跤;生活做饭靠草,浇地生水入窖;畜禽圈舍占道,污水垃圾乱倒;只顾自家吃好,哪管邻里温饱。”建设后“水泥巷道展直平,干部羡慕庄稼人;烧水做饭沼气供,自来水到院当中;污水走入排洪沟,垃圾进了环保箱;红砖苹果收入增,老人孩子齐欢心;干群拧成一条绳,打造河州第一村”。村民刘尚宽说:“我们村很多人都在刘家峡买了楼,我觉得还没有住在村子里舒坦。”

  整合资金,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实施安全饮水工程,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改善10个新农村试点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新农村建设不但改变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加快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培育产业富一方

  一个协会带动一乡,一个产业致富一方。永靖县因地制宜,规划出川塬区以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为主,西部山区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脱毒马铃薯、草畜业为主,东部山区以百合为主的产业布局。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该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6家,在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帮助和指导,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马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已完成投资1400万元,建成二代高效温棚200座,其中145座温棚初步实现经济效益,生产出的草莓、圣女果等产品已开始销售。在杨培文草莓温棚里,记者看到鲜红的草莓长势喜人,杨培文说:“我承包了8个温棚,草莓棚估计能收入2.5万元,其余的温棚收入1万多元。”三马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德喜告诉记者,目前有4座草莓棚成熟了,已收入6万多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玉米 新农村建设 百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