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青海祁连县:康绿牲畜养殖合作社不一般


    说起青海省祁连县康绿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尤其是祁连县扎麻什乡河西村的村民们,更是赞不绝口。

    2010年7月,合作社成立的日子,打那时候起,河西村的村民们就开始过上了好日子。如今,村里已有3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加入了合作社,每亩地能获得的净利润在1200元左右。

    “村里的人再不用靠天吃饭了……今年,全村的收入又增加了不少……现在,村里人用不着出去打工了,在合作社干就行……村里的地种饲草的越来越多了,不愁卖,只管送到合作社去就能兑现钱……每到秋收时节,合作社的社员和村民们数着手里的钞票,都乐得合不拢嘴。”河西村村支部书记康生明细数着合作社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据了解,合作社占地40亩发展奶牛养殖,现有奶牛325头,可日产鲜奶1200多斤。现代化标准舍、并列式挤奶成套设备、奶牛运动场、青贮池、饲料加工车间,在康绿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应有尽有。一座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基地正在兴起。

    合作社的成功一举打破了河西村村民收入单靠种植业的局面,改变了整个祁连县奶牛养殖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效益低的状况,极大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村民康海龙是合作社里的一名工人,主要负责把饲草进行粉碎,轮班的时候,也给牛喂喂草、喂喂水。“一个月1200元,我的工资。不对,应该是半个月的工资,我们上一个月的班,可是只干半个月的活儿。”康海龙挠挠头说。

    在没有来合作社打工之前,康海龙经常到城里卖苦力挣钱,等农忙的时候再回来,闲了又出去。这样一年东奔西跑,到头来打工的钱也攒不下几个。现在不一样了,合作社发给他的工资基本都能攒下,再加上家里种地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有2万多元。

    据了解,在这里的20多个工人基本都是河西村的村民。

    “只要你平常干活认真、踏实,到年底了,合作社还发给奖金。今年,我就领了2000元的奖金。”和康海龙住在一个宿舍的张永庭插嘴道。

    河西村慢慢地富起来了,河西村的村民们慢慢地富起来了……目前,康绿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靠着这30多户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饲草料已达3000亩,增收150万元。

    “我还记得合作社开始收饲草的时候,村民们都还有些疑虑,一怕加入合作社赚不到钱,还耽搁了种地;二怕种了草卖不出去,对合作社的这种经济组织还在观望中。我就和他们说,保证你们有钱赚,尽管把草全都送过来,合作社给你们当场付现钱。”康绿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康生说,“一家来了,接着另一家也来了,村里种了饲草的纷纷都来了。那会儿我就高兴了,合作社的未来有希望了。”

    “现在,我们正在琢磨,如何扩大合作社的规模,让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康生说。

    如今,合作社日渐红火,康生又想到了河西村那些丧失部分劳力的残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合作社就和村两委的成员协商,要这些人进来当工人,希望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党的好政策。

    留守老人王占林是村里的老党员,以前在村委会干过会计,康生了解后就聘请夫妻二人到牛场干门卫和会计工作。

    “合作社对我们这些老人很关心,干的活儿又少又轻松,每个月发工资。我们农村人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王占林夫妻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右手残疾的陶万强、留守妇女卓玛,一个又一个村民都将成为合作社的一分子。

    瞧,这个合作社可真不一般。他一肩挑起农牧业结构调整、带农致富的重任,另一肩挑起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牲畜 农民增收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