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村陶润喜父子高兴地展示自己养殖的竹鼠
在象山区二塘乡农民看来,“农业”两字早就不再是种田养猪的代名词。本着“发挥优势,主动融入,调整产业,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二塘乡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近郊农业、特色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效果。12月6日,记者来到二塘乡,近距离了解该乡特色农业究竟“特”在哪里。
“吱吱 ”二塘乡陶家村村民陶润喜刚打开养殖场的木门,就听见里面不断传来小动物叫唤的声音。“这是竹鼠仔饿了。”他给记者介绍说,“这只竹鼠妈妈很能生,一胎生了7只小竹鼠。”记者走进陶润喜的竹鼠养殖场,只见里面全是用方地砖围成的一格格正方形“小包厢”,每个格子里养着1―2只竹鼠,有的是灰黑色、有的是白色,竹鼠们肥嘟嘟地蜷成一团。“竹鼠价格可比猪肉贵多了,销量很好,我们每年的产值几十万元没问题!”
养竹鼠对于农民来说,还是新鲜事,这也是陶润喜儿子陶尹华发现的商机。早在2004年,陶尹华就发现市场上的竹鼠卖得很贵。“那时猪肉才几块钱一斤,竹鼠就卖到30多块钱一斤,我就兴起了养竹鼠的想法。”陶尹华说,第一年,他们拿出几万块钱,买了100多对竹鼠试养,由于经验不足,到了年底竹鼠都死得差不多了。“那时候不知道喂多少,也不懂怎么治病。”可父子俩没有灰心,第二年又买来100多对,逐渐摸索出了养殖竹鼠的门道。现在,他们自己有3个养殖场,养了500多对竹鼠,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等人来收购的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在陶家父子看来早已落伍。“我们的竹鼠大部分都靠网络营销。”陶尹华骄傲地说。在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印着他们的QQ号和店铺网址。“长江以南各省市都有我们的客户,每个月我们的竹鼠都用飞机空运到各地呢。”
靠养竹鼠富裕起来的陶家父子并没有把养殖技术藏着捂着,相反,他们十分乐意免费传授给村里乡亲们。“在我们的带动下,村里已经有几户人开始养殖竹鼠。相信很快就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竹鼠养殖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陶润喜笑着说。
告别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陶家父子,记者又来到了二塘乡仁头村。莴笋、大白菜、豆苗各种蔬菜连成一片,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农民们正在田间地头忙活着,给蔬菜施肥、除草。据二塘乡政府负责人介绍,仁头村可是桂林市区的一大“蔬菜基地”,蔬菜种植产值一年可达200多万元,市民们餐桌上的蔬菜,有不少都来自这里。
村民陈大姐一边给莴笋除草,一边跟二塘乡政府工作人员讨论今年莴笋的行情。“还行吧,每斤卖6毛钱,都是有人一车车地收。我这里种了6000多棵,大概可以卖3000多块。”她说,“这已经是今年种的第二道了,第一道种的大白菜,卖价还要好些。”据了解,仁头村靠蔬菜种植,每年人均纯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除了仁头村,二塘乡还有潭南、茶店等5个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单季种植面积达1500亩。
“近年来,二塘乡的农业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良好格局,这个村种蔬菜,那个村种葛根、金银花、红?木、花卉……都成了每个村的农业特色产业和致富强项。二塘乡特色农业"金招牌"也越擦越亮。”二塘乡政府负责人说,接下来,他们将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全面修建各个村的机耕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让更多特色农业产品运出去,帮助农民致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1-12-15/9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