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走基层 听民声:往昔“空心村” 如今致富忙


 

  44岁的农民林爱娥化着淡妆,系着围裙,既当厨师烧菜做饭,又当跑堂的端茶倒酒。“实在抱歉,预订的客人都排到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啦”,她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接着电话――居然是婉拒旅行社再拉游客来。

  林爱娥是宁波市宁海县桥头胡镇双林村的农民,这个村距离县城20多公里。双林村党支书林光成说,村里有“浙东九寨沟”美称,但过去人穷环境乱,再好的美景也没人来。现在通过新农村建设美化了村容,政府还向有意开农家乐的农户每个房间补贴3000元装修费。目前,双林村已开了12户农家乐、200张床位,今年跟上海旅游网签订了“保底合同”,每户农家乐每年可得到一笔“保底租金”,多赚的再跟旅游网分成。

  在宁海县力洋镇的海头村村两委办公楼对面,是一个占地约1亩的厂房,被当地称为“临时加工点”。虽然是国庆节期间,也有10来个妇女在这里工作。一个小男孩嚼着棒棒糖,安静地坐在母亲身边,看着她用缝纫机。临时加工点的负责人胡奇伟说:“由于是计件工资,所以尽管是假期,她们也会在做完家务后来上班。”

  力洋镇根据当地妇女学习缝纫的兴趣较浓、基础良好的特点,引导、鼓励妇女开办服装来料加工点。目前,镇内服装来料加工点已达到42家,近2000名农村留守妇女在各村加工点就业。形成了“村村设立来料加工点,户户都有妇女在就业”的景象。今年上半年,全镇来料加工点产值近1.8亿元,发放加工费2200万元,在来料加工点加班的妇女人均年收入达两万元。

  宁海县县长褚银良说,宁海县过去是一个农业县,农民外出打工多,“空心村”现象比较突出。“农民要出去,核心问题是收入低。要解决‘空心村’现象,就要从根子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尤其是帮助农民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徐家山村是宁海人过去认为“鸟不拉屎”的穷山沟,如今却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记者在村里发现,这里的民居都是老几辈用石头垒起来的,还有一些断垣残壁横亘在村中。村里人说,这些是外出打工的人家废弃的房子。“石头村”给人的另一个印象是特别整洁,石头铺就的小路上连一个烟头都看不到。一些废弃的农房旁有不少小片空地,都种着红薯、芋头。71岁的叶大妈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过去都是埋头种地,由家里的男人挑到山下市镇去卖。现在的她,在家门口摆了一个小凳子坐着,旁边放着几箩生姜、土豆等等,自己一边啃玉米,一边晒太阳,偏偏来问她买土产的游客还不少。“以前番薯面挑到山下1斤卖6块,现在家门口反而可以卖15块呢”,叶大妈说。

  这么偏的山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游客来?徐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叶全奖说,县里前两年搞了一条游步道,整修了几百里山路,把许多偏远山村都连起来了。现在城里人旅游不爱坐车走马观花,就爱爬山走路,所以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

  过去的穷人多矛盾多,村里也乱,现在家家忙着挣钱,不但村子搞得越来越漂亮,连人与人的关系都越来越和谐。“环境越美,人越和善,来的客人就越多,农村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叶全奖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增收 核心 新农村建设 红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