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眉山宋坪村“枣”钱 户平增收3000元


  9月上旬,记者在东坡区秦家镇宋坪村看到,村民的房前屋后山坡田坎,蜜枣挂满土枣树的枝头。“我这300株枣树今年开始挂果,预计产量不下6000斤,卖枣可收入3万多元。”正在跟家人一起忙着采摘已成熟枣子的该村6组枣农周福全喜滋滋地说,“要不是扶贫项目在我们这里实施,我种枣的规模哪能有这么大哟!”

  土枣再好吃 产量上不来

  据宋坪村村支书邹先金介绍,该村地处山高坡陡的深丘,荒山坡土多,耕地面积少,村民靠种粮经作物只能解决温饱。而房前屋后和坡边地坎生长的部分土枣树有的上百年,结出的枣子自然生态,脆甜可口,很具特色,一直是村民增收的一个途径。然而,由于枣树零星分散,缺乏规模,产量长期偏低。

  村民说,以往收购商这批去那批来,把门槛都踢断了,再好卖,产量上不来,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此,不少村民早就有做大土枣产业的打算,但由于受资金投入和技术条件等局限,愿望最终难以实现。直到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3142元,占当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全村304户就有贫困户48户,由此进入省级贫困村行列。

  产业来扶贫 做大枣品牌

  转机出现在2007年秋季。这年,东坡区产业扶贫项目在该村实施,区移民局会同秦家镇在帮助该村完善公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因地制宜,根据全村气候和土壤条件,引导村民充分发挥当地百年“王山土枣”的独特优势,把扩大土枣种植规模作为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来抓,在该村投入5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集中扶持土枣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

  随后组建“专业合作社”,从资金、技术、种苗、肥料、管理、信息、销售等方面做大“王山土枣”产业,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多次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引路、专家指点,逐渐使枣农变成内行。同时按照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求,采用当地百年枣树枝条与引进枣苗、自然生苗进行嫁接,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宋坪村新栽植“王山土枣”630多亩,面积由过去的170亩扩大到800多亩,栽植枣树4.8万余株。

  全村都种枣 户户都增收

  “头年定植,次年试果,三年投产,四年丰产,今年就算初步见效了。”村主任王春富乐呵呵地说,预计今年总产蜜枣12万多斤,以收购商上门收购的现行价格计算,全村可实现枣子收入60多万元,仅此种枣户平均收入可达3000元。

  “如果进入盛产期,每年可产土枣12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620多万元,全村户平种枣收入将突破2万元,那时再不脱贫都不可能了。”王春富告诉记者,他们将继续做大“王山土枣”品牌,力争全村304户人家都种枣,户户都成枣农都增收。

  “秋凉好干活。”9月21日,刚刚结束秋收的彭山县江口镇永利村村民立即投入林下养殖场建设,为明春大规模养殖林地鸡作准备。图为该村三组两位村民正在搭建林中“凤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枣树 枣子 农民人均纯收入 大枣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