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海县独流镇,枣农把原本陆地栽植的枣树“请”进冷棚,实现了效益的成倍增长。
农谚说:八月十五挂红枣,但在静海县独流镇李家湾村枣农吕元兴的冷棚里,一串串红通通的马牙枣已经挂满枝头。老吕说,早在十多天前,他家的马牙枣就开始采摘上市了。吕元兴:“周围没有种的,就我自己搞试验种了一个棚。”
“现在价格怎么样?”
“价格还行,现在发个七、八块钱,刚下来那阵,发个十七八块钱。”
去年三月份,吕元兴和妻子尹春凤借鉴外地经验,尝试枣树生产新模式。他们把自家露天栽植的三百多棵枣树用冷棚苫盖起来,力求枣果提前上市。尹春凤说:“现在陕西那边规模挺大的,大棚里的冬枣、马牙枣,就是咱这边少。我打去年开始试种,去年跟陆地的一块下来的,根本没提前。”
“你觉得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还是管理。”
今年,他们借鉴去年经验,着力抓好保温、通风、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通过精细化管理,冷棚内的枣果比陆地提前十多天成熟走向市场。尹春凤说:“正常管理露地的还得十天到半个月下来,价格也就是三、四块,我这个今年还没算真正成功,成功了还能提前十天上市。“
枣果上市越早价格越高,不仅如此,由于冷棚内枣树生长期提前,有效规避开露地病虫害的发生期,因此,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提高了果品质量。
同露天种植相比,冷棚内种枣树,每亩的收益都可以翻四番左右,但是给成片连方的枣树覆盖冷棚,还需要相对较高的成本,这也是目前发展冷棚枣树生产必须面对的难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8-2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