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排排自动化喷灌龙头的怒放,300万棵香榧苗无穷地吸收着清泉的雨露,整个果园显得郁郁葱葱。大塘山香榧育苗基地老板余宽说:“黄坛供电营业所的办事效率真快,小草服务队的队员真好比咱果农的及时雨,暖心暖肺。”
大塘山香榧育苗基地建立在海拔300多米的山上,占地300余亩。场主余宽介绍,2011年3月,他在浙江林学院的指导下,投入几百万元资金,在大塘山顶建立了香榧育苗基地,从林学院引进了优良的香榧品种,目前已种植300万余棵香榧苗,按每棵3元优惠出售给乡亲们,明年就可获得产值900万元,是货真价实的聚宝盆。
“香榧苗就好像人一样,每天必须喝水,否则成活率不高。”余宽指着满坡的榧苗说,由于山上都是黄沙地,又俗称香灰土,泥土的凝固性不强,吸水快,但沙地流通的空气对香榧苗成长有利,所以每天早上4―6时,晚上22―24时,必须浇水。由于山上没通线路,浇水只能用人工挑水浇灌,费时费力不说,民工工资也贵得惊人,榧苗更是吃不饱水。特别象现在这样的天气,水就成了榧苗生存的命根,一旦时间过长,望水止渴的小榧苗就将枯黄待毙。当时,因接电资金不够,只能一拖再拖,但心里是急得上火。
余宽介绍,9月初,黄坛供电营业所看到育苗基地的困难后,主动提出“先通电,后付款”的办法,基地立马通电了,是黄坛供电营业所的小草服务队为300万棵小榧苗送来了救命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1-09-21/1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