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邵武金坑乡农民:坚守山乡致富经越念越有味


  邵武金坑乡地处闽赣边界,是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近年来,近七成人口外出务工经商,但也有一些农民坚守山乡,在山、田上动脑筋,管竹造林,栽烟种菇,致富经越念越有味,增收戏越唱越精彩。

  向青山绿竹要效益

  “今年已经砍了七车毛竹,

  卖了四万多元。”昨日,说起竹林的效益,家住重下村罗汉墩组的曾建春喜不自禁。他家有竹山110亩,经过多年科学抚育,毛竹又粗又密。随着毛竹价格的连年上涨,曾建春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还在城里买了房。

  金坑地处边远山区,林地资源丰富,8个村的毛竹山多达5万多亩。农户们精心管护,进行地产改造,促进竹林丰产。为了提高毛竹产量,除了一些采伐难度极大的竹林外,全部留养新竹,农户每年从竹山获得的效益就有上千万元。

  特色种植让农田“生金”

  眼下,大常村烟农正忙着分拣烟叶。

  近年来,村民已不满足种几丘水稻,而是看好特色种植,在土地上做起了增收文章。从大规模种植茶薪菇、香菇,到烤烟、竹荪,大家想方设法让农田“生金”。去年竹荪市场行情好,很多菇农靠种竹荪“狠狠”赚了一把,一些种植大户当年就净赚了七、八万元。

  据了解,今年金坑乡种植烟叶1040亩、竹荪1170亩、芋230亩,大田特色种植可为农户增收900多万元。

  亦农亦工“两栖”增收

  昨日,关上自然村的30多位村民吃过早饭后,准时到距家只有两里路的鑫辉矿业公司上班。

  “农林增收,打工不误,一举双得,两下挣钱。”这些村民戏称自己是“两栖”农民。他们都是家里有竹山,田里种了水稻、竹荪,不但农林收入可观,而且每年一万多元的打工收入,让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近年来,金坑乡不断有矿产、高山茶、毛竹加工等项目落户,加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公路、烟基、水利等惠民工程的实施,短期性用工需求增大。勤劳的金坑农民在农闲时“见缝插针”,到企业务工,给山场老板砍木头、伐毛竹、劈山造林,到各个工地揽活,农忙干农活、农闲忙务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乡这样的“两栖”农民有六七百人。去年,乡里灾后重建点工程启动后,当地劳动力纷纷到工地做工,高峰时多达两三百人,短短几个月就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劳务收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毛竹 竹荪 竹林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