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已经搞了9年多了,比国家试点时间还要早。”谈起林地承包有偿退出,成都市龙泉驿区万兴乡林业站站长张甲明感慨万分。眼前大兰村的地块,已成茂密的森林。
2015年初,成都市和巴中市巴州区被确定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验区,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2017年之前探索集体林地承包退出机制、公益林流转、建立林权收储及担保机制等。
近日,记者走进龙泉驿区第一批探索集体林地承包退出机制的万兴乡大兰村。
□本报记者 王成栋
农民进城变市民确权林地无人管
坐落在龙泉山脉深处的大兰村,海拔超过1000米。全村原有400户计1000名村民,共承包集体林地9000多亩。这里距离场镇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大部分是崎岖的山路。在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及龙泉驿区政府历年的功能区规划中,这里都被列为成都东部生态屏障的限制开发区,甚至被标注为生态脆弱区,农户领到林权证的同时,经营范围也被牢牢限制。
村民们走出大山,在万兴乡场镇、龙泉驿区乃至成都找出路。“到2007年前后,很多农户在城里安了家,已经市民化了。他们一搬走,这些林子就没得人照料,生态效益差。这样,确权到户的意义没有体现得很明显。”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回忆,在2007年,四川率先启动集体林权改革,第一步就是确权到户。
制定补偿标准承包农户自愿退出
大兰村作为第一批试点地区,自主探索集体林地承包退出机制,是与宅基地等退出机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关键的不是承包户是否愿意退出,而是退出的条件。
村民刘彩菊已经在龙泉驿城区开了四年餐馆并且购置了车房,家人也全部进了城,承包的12亩山林“待价而沽”。
村里先后数次召开村民大会,商量退出的补偿标准和方式。最终确定了方案:一次性买断,集体林地分为天然林地和退耕林地,分类补偿;天然林按照树木种类和大小分别计价;退耕林地统一按照4000元/亩计价。退出农户还可以享受人均35平方米的城镇住房,交纳1.5万元/人的兴业金后可享受龙泉驿城区人均10平方米商铺股权,商铺由农民股份合作社经营,按期分红。“整个前期工作搞了差不多有大半年。”龙泉驿区农村发展与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相关勘测、发放工作正式展开,至2008年全部结束,其间累计发放资金近6000万元。
退出户增收1.8倍森林覆盖率升近6个百分点
农户退出后,龙泉驿区将退还的林地全部纳入公益林范围,并对退化明显的林地实施造林绿化。造林完成后,参照国家公益林补贴标准(15元/亩/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管理责任交给专门的物业公司。
2007年以来,龙泉驿区累计完成集体林地承包退出机制试点村落数十个,先后实施造林1.77万亩。全区的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35.5%增加到去年底的41.25%,增加近6个百分点。同期,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不到3个百分点。在不影响其公益属性的前提下,龙泉驿区退还的林地全部移交给区农投公司统一管理、分类经营。目前,在农户推出区域,已经引进都市农业(林业)项目5个,培育区级龙头企业12家、专合组织63个,家庭林场15个,“主要是搞旅游项目”。
而退出的农户们,基本实现了在城市安居乐业。龙泉驿区曾做过一次调查:大兰村退出农户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1.62万元,是未退出前的1.8倍,增速明显快于全区其他农村地区。“退出是个好事情,我们在城头已经扎下根了,回去种树子肯定不现实。”看着刚成家的儿子买了汽车,刘彩菊万分感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6-08-09/19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