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谭启树:"爬着致富"的养殖大户


谭启树初次创业是从养鸡开始的。那年他只有十七岁,他用自己家的鸡蛋和母鸡,根据电视上的讲解进行操作,由于技术有限,10个鸡蛋只能孵出8只小鸡。抛开浪费的两个鸡蛋,一次只有8只小鸡,一个月左右的孵化周期,何时才能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达到电视中的规模化养殖呢?无奈之下,他只好暂时放弃养鸡的打算。

随后,他又在电视上看见广州某军区的养猪学习的函授广告。1991年,他参加了广州某军区生猪养殖函授学习班,并开始试销广州军区生产的“翠竹牌”生猪饲料添加剂,后来又扩大到猪饲料销售。

更令人称奇的是,1994年1月,连走路都是问题的他,竟然离开家乡,远赴四川资阳推销猪药。可惜出师不利,刚去不久,就因当地一场大规模整治风波失去发展空间,只好铩羽而归。被迫回家后,谭启树转而经营起了黄连、农副产品买卖之类的小本生意。

拖着残疾的双腿,走路都不容易,四处奔波做生意就更难。“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我遇到不少辛酸的事,尤其是乘车,几乎每次都要等两三个小时才有车愿意让我爬上去。”谭启树说。

“1997年7月28日,我在一个前不着店、后不挨院的地方买下73公斤黄连,正在等待雇请的车辆搬运时,陡降飘泼大雨。我自己搬不动黄连,只好把外衣脱下来盖在上面,自己蜷缩在旁边,全身都被雨水湿透了。”谭启树话里充满了辛酸,“由于行动不方便,我在雨中起码淋了三个小时。”

“他做生意很老实,乡亲们都愿意和他交往。”谭启树的邻居说,后来,要卖黄连、白果等东西的乡亲,就预先通过电话联系上谭启树,谈妥价格后,主动送货上门。那些年,靠着自己的诚信经营,谭启树每年能赚3000多元。

为节约饲养成本,谭启树自己加工饲料 一辆改装的三轮摩托车,是谭启树唯一的运输工具

把握商机当上养殖大户

做了几年小买卖后,经销过猪饲料的谭启树,决心转而通过养殖生猪赚钱。

2000年首次养猪,他喂养的10头猪就给他带来了4000多元的利润。在随后的饲养过程中,颇有商业头脑的他敏锐地注意到,本地仔猪大都是从外地引进的,就地大规模繁殖仔猪,创收空间很大。

再三谋划之后,2007年2月,他拿出 2.7万元,开始动工修建自己的仔猪繁育场。为节省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购买种猪,从地基开挖到圈舍浇铸、屋顶搭盖、门窗制作以及建设消毒池、排污管道等,几乎都是谭启树一个人拖着残躯独立完成。“回想起修繁育场那几个月,我至今还为自己喝彩!”谭启树为此很自豪。

2007年9月10日,谭启树从彭水引进了第一批种猪23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手里资金告罄的他,不得不向信用社申请贷款,但由于相关政策的限制,信贷员的答复让他很失望———“一分钱也不能贷!”

贷不到款,他就四处借钱,硬是将种猪增加到了56头。

为了实施生态养殖、合理利用资源,谭启树又在琢磨新的养殖项目。天道酬勤。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致富经》栏目看到《漫山遍野找鸡蛋》的节目后,深有感触。于是就去找沙子镇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探讨在当地科学规模养殖的可行性。经济发展办的工作人员给他找了大量的科学养殖资料:湖中养鱼、湖面喂鹅、湖边养鸡、林中养猪,并刻录成光盘送给了他。他深受启发,赶紧回去与村支书商量,想把知青农场的100亩地租来办生态养殖场。虽说在当地他也是小有名气的的生意人,可是没有几个农户愿意把土地转租给他。因为,他是仅有0.6米高的残疾人。而他要办的是大规模的养殖场,如果亏本,谁来保证土地上一年的收入,而土地是农民所有的产出所在。

眼看自己实现梦想的机会又要从身边溜走,政府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原来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早就把这个残疾人想搞规模养殖的想法上报给了相关领导,石柱县领导听说了他的的事迹之后,特意派县扶贫办的同志来给知青农场的农户做工作。政府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并以政府的名义作出担保,农户们终于答应将土地承包给他,解决了他养殖场的场地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连 畜牧 土地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