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郑金启:莱城"四大工程"促农民增收


近年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战略重点牢牢抓在手上,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形成了多元驱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达到823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49元,是2005年的1.8倍,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是如何实现“农业富民”的?近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金启接受了新华网记者的专访。

记者:改善和保障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农民增收的持久动力。请问郑书记,莱芜市莱城区在政策上是如何体现“惠农富民”的?

郑金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在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对民生事业的高强度投入,不断扩大公共财政涵盖范围,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首先,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上级各项惠民政策。对中央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确保足额发放。

其次,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养老、医疗等"十大民生保障体系",使农民得到稳定可靠而又持久的保障。

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每年拿出10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向群众发放"培训券"等形式,开展大规模的就业创业免费培训,努力做好以就业促增收的文章。"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创业就业培训4万多人次,增加城镇就业3.3万人。

注重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区16周岁以上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8万人,参保率达到86.9%,目前已为11万人发放了基础养老保险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6.2%、99.6%和75%;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保障人数达到1.6万人。

同时,重视抓好以道路、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以农村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达10多亿元。

近年来,全区用于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持续增长,去年达到3亿多元。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直接有效地增加了农民转移性收入。2010年农民转移性收入达到262元,比2006年增加150元。

记者:在出台一系列政策优惠的同时,莱芜市莱城区还实施了"农业富民"工程,请您谈一下莱城区是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民增收的?

郑金启:莱芜市莱城区84万人三分之二在农村,人均1亩耕地。如果仅靠传统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拉动农民收入增长,成效不够明显,也较为缓慢。面对这一实际,莱城区积极转变农业发展观念,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发展产业化"的思路,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农业内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板块,靠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立足莱城区"三辣一麻"和"三黑一白"产业优势,整合区域性优势农业资源,重点规划建设了"西部姜蒜、东部黄烟丹参、北部林果"等特色产业板块,发展姜蒜、黄烟、白花丹参、花椒等各类专业村400多个,特色产业规模优势得到充分显现。其中西部姜蒜加工储运板块,依托莱芜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整合6个镇500多平方公里区域设立,发展姜蒜标准化种植基地30万亩,年产姜蒜50多万吨,户均1吨多,产业区农民收入70%来自姜蒜产业。全区3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了向绿色、有机产品的转变,莱芜生姜在日本、欧美等高端市场份额由2002年的不到 1%提高到现在的20%以上,莱城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东部黄烟丹参种植板块,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像苗山镇高塘村410亩耕地全部流转种植黄烟,部分村民还到周边村和淄博市博山区等地流转土地,发展黄烟生产。去年该村村民种植黄烟超过1200亩,是全村耕地总面积的3倍多;亩均收益3000多元,是原来的6倍多,村民人均来自黄烟的收入近万元;有些户租赁种植几百亩,收入达百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以莱芜黑猪、黑鸡、黑山羊和长白兔为主的标准化特色养殖实现较快发展,全区标准化畜牧小区达到208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400万只,带动专业户 1.1万户,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民增收 耕地 生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