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在野猪成灾的地方养野猪


田纯楷: “人能够吃的东西,你不会亏血本。当时我想,肠衣肝素为什么亏血本,因为人不能吃,因为人不能把它当饭吃,但我的野猪我能把它当饭吃,我万一亏了,社会上不认可,我自己可以吃。” 田纯楷想借养特种野猪东山再起,特种野猪经过了杂交和人工驯养,性情已经比较温顺,而且对于财富的向往也冲淡了他对野猪的恐惧。湖北五峰县山里的野猪虽然多,但是田纯楷怕出现近亲繁殖影响猪种,也为了能从养殖场学点技术,他决定引进特种野猪种猪,但是手中没有资金,他和家里人商量合伙投资,却受到一致反对。 田纯楷的二哥田纯林:“你就搞些花门路,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结果你搞肝素纳你就搞亏了,现在你又要喂什么野猪。” 妻子陈绍:“很恨他的,一想买了这么多野猪回来,又害怕,特别是害怕。” 但田纯楷还是没顾家人的强烈反对。2005年8月,他向朋友借了10万元钱,以2000元一头的价格从黑龙江和福建买进53头特种野猪带回家。妻子一见到这么多野猪,气得做饭都不让田纯楷吃。更让他妻子生气的是,这些野猪养了不到半年就死了一大半儿。 田纯楷:“当初我们是想借用黑龙江和福建的养殖技术,恰恰我们适得其反了,因为黑龙江的空气干燥,我们这个地方的空气很好,我们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最终是空气湿度不同,造成猪大量拉稀,大量死亡。” 外地买来的野猪水土不服,50多头野猪只剩下11头,而且恰巧剩下的又都是母猪。眼看着东山再起的希望就要落空了,田纯楷打起了山里野猪的主意。

五峰县近年来野猪繁殖速度加快,庄稼经常受到严重破坏,村民也在林业部门的批准下对野猪进行少量捕杀。田纯楷从前担心山上捕的野猪会是近亲,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发现自己原来的顾虑是多余的。 田纯楷:“那么我们鄂西的野猪也好啊,有三四百斤的、四五百斤的大野猪,我们野猪有黑的,有黄的,有四脚踏雪的白野猪,四个脚是白的。我们就发现,这三个不同血源关系的野猪质量比较好。” 但是打死野猪容易,活捉野猪却非常困难。怎样才能抓到活的呢?田纯楷想到了捆仙绳这种方式。2006年初,田纯楷从林业部门申请指标,用捆仙绳活捉了两头野公猪回来和母猪配种。在野猪成灾的地方养野猪,还欠了一屁股债,一时间,种种议论不绝于耳。 村民:“只看见他喂,只看见他搞,没看见他出手过。” 村民:“感觉野猪的销路不是很好。”

喂一年野猪了,也没见他卖出去一头,哪有这样养猪的呢?乡亲们觉得不合常理。而这不合常理的事儿,也正是田纯楷急得团团转的事儿。田纯楷已经没有退路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把野猪养成挣到钱,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 就在田纯楷苦苦坚持的时候,一场不可抗拒的灾难降临了。2006年6月,一场袭卷全国的猪蓝耳病疫情来势汹汹,田纯楷的野猪也面临覆灭的危险。 田纯楷:“别人都认为,不可能再爬起来了,他也不可能再爬起来了,不可能有这么好的运气,一生不可能永远走好运,他应该走背时运了。” 蓝耳病多发生在天气炎热的季节,传染性和致命性极高,一旦发病,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当时田纯楷的周围已经有上千头猪因为蓝耳病死亡,田纯楷非常害怕,他最担心的就是那两头山上捉来的野公猪,这两头种公猪对于田纯楷来讲简直就是宝贝。 田纯楷:“没有公猪,你的生意就做砸了,等于是全盘失败了。” 怎么能保住两头种公猪呢?田纯楷思来想去,最终他选择了这片竹林。田纯楷把两头种公猪关进了竹林,隔离了三个月,蓝耳病风波过去,才把它们带回家。而侥幸的是,家里的11头母猪也在妻子的照料下安然无恙。2007年初,就在这个冬天最寒冷的时候,11头母猪顺利产仔,成活率达到95%,总共94头小野猪,因为是纯野猪和75%的特种野猪的杂交,小猪的纯度在90%左右。 然而,小猪的降生并没有给田纯楷带来转机。地处大山深处,这么小打小闹,可能永远也无法吸引客户,但是他已经没有能力再投资。思来想去,田纯楷找到了在另一个村上当村主任的侄子田海容。 田纯楷:“他是个村干部,他养了,其他人也可以带动一部分养,是这个道理。”

田纯楷的侄子田海容:“我当时不同意,我就说,因为第一你自己都没赚到钱,来叫我们做这个事肯定赚不到钱,我就极不愿意,肯定赚不到钱,到时候这是个亏本生意,我们不愿意参与这个事。” 田纯楷养野猪已经搭进了20万,还让乡亲们养,大家谁都不愿意往火坑里跳。大大小小一百多头猪,每天喂猪的钱在两百多元,田纯楷度日如年。 再次创业的田纯楷自从把野猪带回家,日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曾经什么挣钱就做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他,这次被野猪拴住了。 田纯楷:“我先就说了,我是个喜欢做新鲜事儿的人,我虽然说有压力,但是压力也给了我动力,我内心里说,我要努力把这个事儿做下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肠衣 种公猪 小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