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湖北省巴东县金叶铺就致富路


  3月12日,记者来到海拔1400米的湖北省巴东县金果坪乡五龙溪村,放眼望去,十几台微耕机“突突”地穿行于烟农刘先举九家连片的百亩烟田里,烟田周围是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晾房,烟田中间是一字型排列的10个烟叶漂浮育苗大棚,大棚里不时传出播种烟农的欢快笑声。

  五龙溪村,在巴建两县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声——烟叶百万村。

  谁曾想10年前一个“吃饭靠供应、用钱靠贷款”闻名巴建两县的贫困村,能在短短的十年间变成“人人有存款、户户有平房,家家有小车”的另一番景象,一摇成为全县闻名的烟叶“百万村”,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如此落后的高山村在短暂的10年间变化如此之大呢? 

  “是金叶子鼓起了五龙溪村人的钱袋子”,同行的支部书记李宗富告诉记者。

  10年前,共有242户1107人的五龙溪村还是巴东县的一个重点贫困村,农民人平纯收入只有600多元,全村通向外界只有唯一一条泞泥不堪的公路,也只延伸到村边,全村没有一条通组通户公路,电灯电话更是可望而不可求,饮水靠天,吃饭靠救济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把白肋烟作为致富的主产业来抓。破釜沉舟,放手一搏让金叶子鼓起五龙溪村人的钱袋子”,时任村支书的李宗富在村支两委会上呐喊,他是这样呐喊的也是这样行动的。一开始,大多数村民对种烟持怀疑和抵制态度。村党支部书记李宗富与其他两名村干部每人带头种了5亩白肋烟,当年每亩烟叶纯收入达到1000元。第二年,村民自发种起白肋烟。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他为了让三组的贫困户张中愧发展烟叶,他五进张中愧的家门,可张中愧却担心烟价不稳,死活不肯种烟。急性子的老李当场拿出自己的存款3000元给张中愧承诺:“如果亏本,由我赔偿所投资的肥料钱”。结果,张中愧年底2亩烟叶收入 3000多元。如今,张中愧成了该村的烟叶种植大户,连续几年的烟叶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

  2008年应该是五龙溪村贫穷与富裕的重要分水岭,当年全村共有211户村民种植烟叶,种烟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年人均纯收入达3000 元,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提高,全村用上了电灯,添置了电视等电器设备。这一年该村被纳入县级和省级烟叶专业村建设行列。为打造烟叶百万村,村支两委通过“烟水配套”“烟路配套”等多项惠农举措,帮助烟农修建机耕道、水渠、晾房,鼓励烟农购买农用三轮车、微耕机、起垄机,支部书记李宗富利用在县开会的机会,同烟草公司达成结对扶贫协议,当年烟草公司就给烟农在肥料、种子、农膜等生产资料的补贴上达80多万元,投资14万元建标准化烟叶育苗大棚 16个,投资50余万元为211户烟农兴建标准化晾房750间,在8个组建烟水配套水池22口,蓄水 5000立方米,铺设水管28公里,与此同时与烟叶生产配套烟路建设项目也给烟农带来实惠,全村95%的农户修通了公路,实现了“翻耕不用力,浇水不靠天,卖烟不用背,晾烟不怕雨”的现代化烟叶种植模式,从而提高了烟叶的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走上了“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实践验证了五龙溪村当初的决策。2010年全村种烟达到巅峰,种烟户达到224户,种烟面积达1117亩,实现产值236万元,缴纳烟叶特产税50余万元,烟农户均收入1.05余万元。

  谈及2011年的烟叶发展前景时,村支书李宗富满怀信心地说:“稳定面积是基础、强化管理是关键,加强科技投入是根本,我们将推出4记大手笔,一是将烟叶价格上调15﹪的政策宣传到每一位烟农家里;二是汇聚‘支流’成‘大河’。通过土地流转,把目前小打小闹的分散种植格局逐渐变成融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为一体现代烟叶化生产格局;三是舍得力气搞‘武装’,借助国家实行阳光工程的政策,加大科技培训,用科技武装烟农;四是全程服务烟农,从种到收,同烟农同呼吸、共命运,发展在一线,亲情在一线。”

  “在五龙溪我只算得上是一般的种烟大户,前几年自己6亩承包地全部种烟,一年可收入15000元。今年听说烟叶价格上调,我又租赁了邻村10亩土地种烟,并在烟草部门扶持下新建了10间标准化晾房。”手持微耕机的种烟大户刘先举插话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烟草 育苗 大棚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