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名山县东南方向,总岗山麓,延镇河源头,天蓝水碧,风光秀丽,茶叶正悄悄地发芽。
双河乡骑龙村万亩观光茶园,36岁的艾守学站在茶地里,看着自家的茶地、梨树、新房、茶厂……
历数着这几年自己与骑龙村的发展。
倒插门以茶为事业
走进骑龙村,村公路两旁全是新修的小楼房,两层结构,墙外贴着白瓷砖。楼房内,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妻子和女儿正坐在桌上吃早饭,艾守学嘴角露出温馨的笑容。
“十年前,我们房屋的位置还是一块水田。”面对目前富足的生活,艾守学回忆起十年前。
今年36岁的艾守学,1993年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地打工,曾在深圳、成都打工。
艾守学的老家在距离骑龙村几公里外的扎营村,如今,他爱上了骑龙村,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家人的爱,还有对骑龙村的感情。
1999年,艾守学认识了骑龙村的一个姑娘。在外七年的漂泊,让他有了安家的想法。2000年,艾守学与姑娘结婚,在骑龙村定居下来。
成家立业。艾守学的工作就是管理好家里几亩茶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双河乡骑龙村就开始种植茶叶,但茶地主要在山坡上。
艾守学记得,当年,房前屋后的茶地都是稻田或是玉米地。2000年,艾守学管理的每亩茶地收入了2000余元。通过与传统农业进行对比,“种茶比种玉米的收入要高。”村民们种茶得到了实惠。
从那一年开始,骑龙村的茶地多了起来,原来的稻田也逐渐种上了茶。
从山地到稻田,与村里所有农户一样,艾守学家也慢慢将家里的稻田变为茶地。
2003年,艾守学家不再种水稻,家里的所有田地都变成茶园。那年,骑龙村的所有山地变为茶地,艾守学家周围的600余亩田也变成了茶地,骑龙村实现了“无田户”。
2004年,艾守学承包了6亩茶山,加上自家的茶地,他拥有10亩茶地。
“茶园,就是我的事业。”艾守学说,春天时,他和家人一起在茶地里采茶。
艾守学经过几年的奋斗,建起了新房。如今,走在骑龙村的村道上,茶园、新房,已成为骑龙村一大景致。
“茶套梨”走上致富路
一条乡村水泥路如一条巨龙缭绕在骑龙村,一畦畦茶园围绕着民居,茶地里,一棵棵梨树正伸展着腰肢,在茶地里蔓延。
艾守学的茶地里,艾守学的岳父张明泉正在修剪梨树枝条,“不让树枝挡住茶叶的生长。”张明泉说。
一直以来,骑龙村村民都在房前屋后种梨树。
茶园发展起来后,2002年,骑龙村开始尝试茶套梨的种植方法,在茶园种上优质梨树,以茶套梨的方式增加土地的复种指数,提高土地收益。
2002年,村民们从眉山购进风水梨,并请来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传授村民栽种、嫁接、拉枝造型等茶园套种梨树种植管理技术。当年,许多村民就在茶园里套种梨树。
张明泉算了一笔账,每亩茶园可以栽种梨树100株左右,正常情况下,每株梨树可收获30斤梨,那么每亩可收获梨3000斤左右,这样梨树的收益就有2000多元,再加上茶叶的收入,每亩土地收益可达7000元。
通过套种获得了更多效益之后,村民乐了。同时,通过实践,骑龙村村民还发现套种后的茶园长势更好。因为茶叶本身适合半遮阴,套种的梨树恰恰满足了茶叶生长的要求。
如今,骑龙村套种梨树面积已经超过千亩,骑龙村发展起了千亩生态茶园示范区。
张明泉说,再过半个月,走进骑龙村,映入眼帘的除苍翠的茶园外,还有混杂其间的朵朵白色梨花。喝春茶,赏梨花,骑龙村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
茶厂、茶家乐新年新起点
如今,骑龙村已是远近闻名的万亩观光茶园,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总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骑龙村在发展,艾守学也跟着进步。
茶地里,村民们正忙着为茶地施农家肥,艾守学在家里也忙着安装茶叶机器。
艾守学粗略计算了2010年的收入:“10亩茶收入为7万元,春茶采摘时收购茶叶有2万元进账,一年总收入在10万元左右。”
今年,艾守学在小别墅周围扩展了自己的房屋,投资20万元,新建了茶叶加工厂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1-02-21/1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