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集中成片、综合示范”的原则,围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在已有的国家专项建设及市级配套建设基础上,国家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在我市4个县(市)展开。其中,邛崃市作为全省林业产业强县和我市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县(市),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标杆”经验打造之地,通过慈竹的新造、改造、更新复壮等系列强有力的“绿色举措”,不仅让退耕农户从中尝到了绿色甜头,更是为全市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通过一系列有力的举措,越来越多的后续产业发展的“盆景”和“试验田”在我市正变成大面积的“百花园”和 “丰收田”。
绿色甜头:
新增项目实施
让农户年收入增加近5000元
刚刚跨入新年,康祥春又在开始在自己的竹林地里忙碌起来……施肥、清理杂草,忙得不亦乐乎。“现在竹林效益好,打整起来也很积极了。” 康祥春一脸笑容。通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及新增专项项目的实施,让这个火井镇兴福村8组的老退耕户康祥春尝到了“甜头”。
据了解,从2010年初开始,国家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在我市启动,邛崃作为一个我市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排头兵”,全面开始实施对慈竹的新(改)造及更新复壮。“这是我们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一个亮点工程。”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邛崃是我市的竹资源“老大”,但其中也不乏低产慈竹林,为了提高竹子的“含金量”,就必然要进行新(改)造和更新复壮。而康祥春就是后续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他激动地说:“这给我们带来的就是看得见的效益,以前,我家22亩竹林每年的竹材收入约8500元,实施复壮后,竹材产量每亩平均1—1.5吨,年竹材收入达13200元。”增收 4700元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带来的绿色实惠。
而和康祥春一样的受益者,在邛崃还有很多,火井镇三和村5组村民季先平也是其中一个。借这样的得天独厚的竹林优势,季先平承包了一家竹材加工厂,主要生产竹屑供当地企业生产纸浆,年产值达30万元,可以带动当地20余人从事该项工作,每人每月收入1000元以上。
亮点工程:
打造优势竹产业
为巩固退耕还林注入“强心针”
邛崃是我市的竹资源大县,据了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下达后,按照方案:邛崃市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项目集中在火井镇状元村、纸坊村、兴福村、三和村、银台山村等五个村实施;项目建设总规模1014.35公顷,其中,慈竹新(改)造251.1公顷,慈竹复壮763.25公顷。相关负责人坦言:新增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建设不仅涉及实施区域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解决,也是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的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达到集中连片、集约经营的目的,所以质量是项目建设的前提,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及成效。
一组数据,可以“素描”出新增项目实施后让人瞩目的“硬效益”:项目实施后,火井镇竹林面积达4.5万亩,年产竹材4.5万吨。同时,通过复壮,竹材的各种理化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质量明显提高。
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下游产业链,通过项目引导,近年来邛崃市在火井镇共扶持发展以纸浆原材料(竹片,竹屑)加工、竹板原材料(竹帘)加工为主要产业的竹片、竹屑加工厂4家,竹帘加工户8户,年消耗竹材2万吨,大大地带动了当地林竹产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通过此项目的实施,最重要的是让农户尝到了“绿色甜头”:邛崃市通过引导林竹加工业发展,就地转移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有效地提高了林竹资源利用率,退耕农户人均每年增收达1000元以上。
[深度访谈]
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
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促进全市林业产业大发展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年来,我市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而从2007年起,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做出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决定,并延长了政策直补周期,建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我市也投入专项资金进行配套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1-01-07/1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