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致富带头人催红了“赶场山李子”


  “在刘支书的带领下,我家栽种了300多棵李子树,今年收入1万多元。”近日,记者到江安县桐梓镇姜庙村采访时,该村村民张世芬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多亏了咱们村有个好的致富带头人。”

  张世芬所夸的村支书叫刘军,2004年10月任该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我们村产的‘赶场山大白李’,一直都供不应求。”一说起李子,刘军就告诉记者,村两委已把李子产业作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

  赶场山是姜庙村大冲头组一处山埂的小地名,居住在那里的村民有种植李子的传统。姜庙村出产的赶场山大白李,有上千年历史,曾是皇家贡品,获得过四川水果大赛奖,被国家农业高等院校教材认定为全国地方良种,其肉质细脆,果汁充足,核小肉厚,完熟离核,品质上乘。每年李子一上市,赶场山李子比普通的李子贵了几倍,仍供不应求,远销重庆、云南、贵州、成都等地,很多农民的李子还挂在树上就卖完了。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姜庙村的李子树普遍老化,加上当地农民疏于管理,近10年的时间里没有挂果,“赶场山大白李”濒临灭绝。后来,刘军和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通过土地整理、改良品种,农业部门也加强了技术指导和服务,“赶场山大白李”才逐渐恢复了往日风采,从2007年起,连年丰收,1亩最高产量达到5000斤、产值2.5万元,昔日“皇家贡品”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果”。

  2007年,江安县赶场山李子专合社、江安县原生态李子专合社在姜庙村相继成立,专合社注册了‘赶场山’牌李子商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正在为赶场山大白李申报地理保护标志。为做大李子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植李子增收致富,专合社还发展了苗圃,可年产李子苗7万株。为了提高李子质量,专合社实行统一施肥、统一防虫、统一整体修剪、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并建立了标准化大白李基地。

  “解放前,每年一到李子丰收的季节,桐梓镇的民间艺人便到姜庙村选购上等的李子做李子糖,由于当时毗邻桐梓镇的长江水运业繁荣,当地的李子糖也顺江畅销到泸州、重庆、武汉等地。”刘军向记者介绍,解放后,李子糖由当地供销社生产经营,也取名叫江安蜜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市场中难寻觅到江安蜜饯。“下一步专合社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围绕李子引进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提高李子附加值,人们久违了的江安蜜饯或将再现市场。”

  据了解,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村两委将继续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搞好果园的管理,提高李子产量。同时,还将引导村民搞好生猪养殖和以生姜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拓宽群众增收的路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李子 完熟 土地 改良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