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广州:农民致富闯出“横栏模式” 花木特色农业助增收


  “估计明年的地租会涨得更高,你有什么打算?”记者问他。

  “那没办法,租金贵也得做,现在市场还不错,可以薄利多销。”

  “种花木这几年收入增加了吧?”

  “五年前我和老婆在企业打工,一人一年收入也就几千块,现在年收入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了。”说到赚钱的事,他和其他花农一样,脸上笑得灿烂,嘴巴相当保守。

  他告诉记者,两年前的生意更好做,现在周边种花的村民越来越多,竞争也加大了。“现在基本也是客户来找我们。”亚运会期间,伟仔接了不少广州的苗木订单,前几个月的出货量比平时增长了10%。

  “以前大家是乡亲,现在都是老板,是不是竞争多了?”

  “我认为合作大于竞争。平时的生意都是兄弟和亲戚之间互相帮助,如果钩心斗角是赚不到钱的。”

  三沙村的花木经过十年的发展,老一辈的花农都 “退居二线”,享受天伦之乐去了,生意交给了儿女们。但伟仔不太认同 “富二代”这个称呼,他说他们是“花二代”,还在创业的阶段。

  “现在我们的花木产业还是粗放型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都是在边做边学边挖掘市场。”伟仔说政府有培训,他们花农之间也会互相交流经营管理经验。

  贴边村临近工业区,物业出租和服务业兴旺。“为了让村里年轻的夫妇能更好地在厂里上班,我们村里的幼儿园周六、周日也有老师上班,这样有效地解决了小孩的照顾问题,年轻的父母也可以放心地工作,目前村里的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横栏镇贴边村党支部书记黄连坤告诉记者,这也是村里正在推行的一个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自2007年以来,贴边村就在幼儿园硬件方面加大投入。据黄连坤介绍,村委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对每个幼儿家长收取最低的保教费,与其他幼儿园相比,每个学生少收2000元左右,为此村里每年在这方面就要补贴40多万元,但切实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黄连坤说,这几年,贴边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借助中江高速和茂辉工业区的优势,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该村在利源围一带开发工业用地,投入2700多万元发展物业,建设总面积约为28800平方米的六栋综合楼,预计2011年可以全部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为贴边村带来每年35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年底,该村还对六穗围剩下的300多亩零散用地规划建设花木基地,推进该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已由 2004年的300多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817万元,预计2011年开始每年的集体收入将超过1300万元,村经济整体运行良好,村民的收入日益提高。

  在三沙村花木基地,28 岁的伟仔有12亩花木地,这是他从老爸手里“继承”下来的,前不久在广州举办的亚运会,让他做成了几笔花木大生意。

  贴边村有了“周末幼儿园”

  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们创业的创业、就业的就业,对于教育和生活改善等方面的需求更多了。为解决学龄前儿童照顾的问题,横栏镇的贴边村作出了有效的探索。

  农民“退休”享清福

  傍晚,吃过晚饭,63 岁的李梳仔就到村里广场看老头老太太跳舞了。在横栏镇,今年有近7000位像李梳仔这样的老人家有退休金可以领。

  李大爷打趣地说,年轻的时候干农活,累死累活一年赚不过2000块钱,现在坐在家里啥也不干,一年可以拿到近万元退休金,晚年生活过得很踏实。

  老人家满脸笑容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集体年终分配已由 2004 年每人 800 元增加到2009年的2200元,从现在开始每月还可以领600 元的退休金,这些加起来就有近万元的收入。

  “我父亲是国家职工退休,一个月退休金也就400多元,现在我作为一个农民都有退休金了,这是以前想都想不到的。”

  李梳仔是横栏新茂村村民,这个村像他这样“退休”在家的老人很多。村子富了,老人们也享福了。

  新茂村党支部书记冯广伟称,村里已经拿了600多万元来消灭各户屋前屋后的卫生死角,还投入18万元购置了两台垃圾车,每天定时定点早晚两次上门收集垃圾。

  李梳仔每天起得早,都会到“一河两岸”散步。这条花了400多万元整改好的3200 米的道路,两边种上了罗汉松、秋风老树头的新树,一下子成了村里最漂亮的“风景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土地 种苗 锻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