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云南峨山小街镇烤烟经济鼓起“花腰彝”钱袋子


  据《云南经济日报》报道  日前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小街镇政府获悉,截止10月17日,小街镇累计收购烟叶237.94万公斤,其中上等烟占69.74%,中等烟占30.26%,出口备货24.1万公斤,级外烟27.2万公斤。在百年一遇的干旱面前,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上下,全镇上下团结一心,获得收购总值34440855.24元。全镇12个种烟村委会、76个村民小组、2669户烟农与烟草部门签定了烤烟种植收购合同14360亩,占全县下达任务的20.45%。

  在小街镇雨来救村委会听到这样的顺口溜,“雨来救,雨来救,雨不来救党来救”。在基层村委会工作了22年的村总支书李洪义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该村委会名称的来历:自打其儿时起,全村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只有下雨时,地里覆膜的小窝汪上水,农民就着在小窝上戳一个洞,把种子植入土壤里,农民才有收成。近年来,在小街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加大了雨来救村委会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在今年的干旱面前,全镇领导干部多次组织并参与到该村抗旱救灾的行动中来。全村1135口人,连续保持了人均烤烟收入一万元达三年的喜人佳绩。农民收入的增加,改善了雨来救村委会靠天吃饭、贫穷落后的面貌。据统计,全村委会203户农户,农用车拥有数达128辆,摩托车拥有数达200辆。其中烤烟经济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95%以上。

  小街镇维堵村委会是峨山县一个“花腰彝”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213户约870人,彝族同胞基本占到该村总人口的100%。冒着绵绵细雨,从雨来救村委会至维堵村委会二十余公里的距离,汽车却在泥泞中艰难滑行了一个小时,深秋的凉意让记者真切感受到了高寒山区少数民族生活的不易。透过蒙蒙薄雾,当神秘的“花腰彝”村寨呈现在记者眼前时,宁静、祥和以及房顶上锃亮的不锈钢太阳能水塔,无一不凸显出少数民族村寨逐渐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的气息。老支书石福有操着浓重的花腰彝口音娓娓而谈,对彝寨收入状况如数家珍:“今年全村烤烟产量达6.5万公斤,产值达110万元,均价为16.9元/kg,人均收入单烤烟一项就在万元以上。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获得远远高于其它村计划内均价15.89元/公斤的丰硕成果。烤烟经济让原来的土礃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新瓦房和小洋楼”。村主任童绍忠告诉记者:“在村中大学生的学费中,烤烟收入的贡献最大。” “近抓烤烟,远抓林果”已成为该村委会发展的规划目标。

  据小街镇党委书记柴慧民介绍:“目前,全镇的财政收入约为2300万/年,烤烟经济收入约占财政收入的20%。小街镇将积极稳定和巩固烤烟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萝卜、魔芋、核桃、竹子等优势产业”。

  柴书记向记者透露:小街镇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努力及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力争把小街镇的财政收入提升到一个亿!

  编后语:回馈社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直是烟草行业全力支持的大事。各级烟草部门也始终把帮扶工作当成日常管理中的重点来抓,只要烟草人投入爱心,投入资金,带动更多的贫困地区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才能更为深刻的体现出烟草行业在对于社会和人民的责任及价值。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烟草 干旱 连续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